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轻“许”重“诺”
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轻“许”重“诺”
□周刊记者 肖婷婷
“佳佳,这次考得不错,妈妈暑假带你出去旅游。”
“浩浩,今年过生日,爸爸给你买你喜爱的礼物。”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孩子表现好,一时高兴,或者为了激励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许下物质奖励,后来却因忘了或其他原因无法兑现,导致孩子情绪失落。市中心医院心理医生龙金亮说,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家长轻易向孩子承诺对孩子的危害很大。
家长承诺后孩子一直等待
市民张鸿飞一时高兴,答应第二天给女儿跳跳买溜冰鞋,但是单位突然安排他出差。第二天上午,跳跳一直等爸爸回来买溜冰鞋。晚上睡前,她问妈妈:“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要等他,等他把溜冰鞋带回来。”
跳跳的妈妈说:“爸爸明天才能回来,你就安心睡吧!”“不,我明天不去培训班了,我要在家里等爸爸。”跳跳说。后来,跳跳半夜醒了,对妈妈说:“妈妈,我梦见爸爸了。”
第二天,直到她的爸爸出现,手里拿着承诺的溜冰鞋,孩子才变得开心起来。
涛涛的数学成绩非常好,每年都参加竞赛,但是他痴迷玩游戏,经常偷偷跑到同学家或网吧玩。涛涛的父母给他许下一个承诺:如果能拿到数学一等奖,就给他买一个笔记本电脑。奖品很诱人,孩子也没令人失望,果真考了第一名。但是,涛涛的父母反悔了。他们想,涛涛沉迷游戏,买了电脑危害不小,而且涛涛才上小学,沉迷电脑会影响他的成绩。最后,父母买了一个电话手表给涛涛,想就此敷衍过去。
父母承诺的奖励没有兑现,涛涛很懊恼。第二学期,涛涛的成绩下降了许多。
不要盲目承诺
市区一学校教师范文丽告诉记者:“许诺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到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许诺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时下,很多家长把许诺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态度,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因此,家长对孩子一定要慎许诺言,不要用盲目的承诺给孩子上枷锁。”
范文丽说,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学习目的,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儿什么东西,最好是新书或学习用具,不要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不要单纯在物质方面进行刺激,精神方面的鼓励更应受到重视。”龙金亮介绍,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的激励是通过语言,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龙金亮介绍,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承诺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但是父母若是连续多次都未能遵守约定,孩子便不会再相信父母。即便父母再真诚,但因为此前的种种表现,孩子也会认为父母又是在敷衍自己。严重时他们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变得自暴自弃。
责任编辑:fl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0815/4333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