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种“米粮之果”  酿“甜蜜生活”

上蔡:红薯产业成“甜蜜事业” 

本报讯 (通讯员 董爱国 宋永亮 段淑敏) “这两年红薯价格高、销路好,我这3亩红薯估计收入三四千块不成问题。”109日,上蔡县齐海乡柴冀村农民冀国富一边刨着红薯,一边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冀国富种植的红薯喜获丰收,亩产500多公斤。“你看这红薯个头大、粉质好、含糖高,是餐桌上乘佳品,过去当做‘饲料剂’,现在成了群众改善生活的‘米粮果’!”

这是上蔡县开发“红薯经济”,以红薯产业促农民增收的一个真实写照。据统计,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有11000多户农民发展红薯种植,所带来相关产业产值超过800万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近年来,上蔡县针对人们膳食变化和对小杂粮的需求,充分利用当地农民红薯种植以及传统的“三粉”加工优势,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红薯生产,实现了红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转变,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该县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指导群众发展产量高、含粉高、含糖量高的优质新品种,先后从外地调入“梅营1号”、“皖薯3号”等新产品,在全县各乡镇进行示范性种植,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从红薯育苗、高产栽培、施肥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不足万亩发展到21000多亩,品种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变成高淀粉型、高糖型等6个品种,质量明显提高,产量大幅增加,亩产量增加了400多公斤。

做好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是该县发展“红薯经济”的主要途径。该县从资金、技术上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从事红薯深加工和薯产品开发经营,相继建立了种、产、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11家,手工作坊发展到1700多户,年加工能力达7万吨,使红薯产业步入了产业化、集约化的经营轨道。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4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