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留守老人和妇女

留守老人和妇女

缝鞋挣钱

□晚报记者      通讯员     

 

本报讯   “我要是没事,一天可以加工40多双鞋,能够挣五六十元钱。钱挣了,家也顾了。”昨日上午,在正阳县新阮店乡万马村的手工布鞋缝制加工点,村里的留守妇女周敏一边忙碌着,一边透露着自己每天的收入。

正阳籍妇女薛秀荣几年前在外务工,与江苏一男子恋爱结婚。她看到手工布鞋因穿着环保、舒适,在江浙一带非常畅销,且价格不菲。而在娘家正阳县,留守妇女几乎都有缝制手工布鞋的手艺,一般都比较清闲。于是,她和丈夫决定在正阳县创办“云飞布鞋厂”。

为了不耽误留守妇女照顾家庭,她通过细致考察,在正阳县新阮店、真阳、慎水等乡镇设立了近10个手工布鞋缝制点,鞋底、鞋帮、针线等原料均由厂里负责提供,留守妇女到附近的缝制点统一进行缝制。这样便于统一鞋号、监督质量和登记缝制数量。

“缝制一双鞋支付手工费1.3元。手快的一天可以缝制4050双,带着孩子而手慢的也可以缝20双左右。”薛秀荣介绍。

眼下,“有时间就去缝鞋”成了正阳县留守妇女的口头禅。据了解,目前,正阳县参与手工布鞋缝制的留守妇女已有1000多人,每天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过去那种“张家长李家短、说着说着闹翻脸”的现象大幅度减少,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

 

种植金针菇增收

□晚报记者   王冬霞

 

昨日,西平县重渠乡高庄村的留守老人和妇女正忙着整理成熟的金针菇。据西平县高庄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杨建伟介绍,重渠乡已成为河南省著名的金针菇生产示范基地。目前,重渠乡共有菇棚600多座,农民人均年增收2500元。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5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