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崔苗青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在小麦颖壳内吸食麦粒浆汁,造成瘪粒而使小麦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其虫体微小,危害隐蔽,很多人难以认清其危害,往往在受到很大损失时才发现其存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又呈猖獗趋势,对全市小麦安全生产构成新的更严重的威胁。

一、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基本上都是1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一般土温升到10左右时,也正值小麦拔节时,幼虫开始破茧上升;土温升到12以上,小麦开始孕穗时,幼虫逐渐上升到土表化蛹;土温升到15以上,小麦露脸抽穗,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土温达到20时,小麦抽穗盛期,成虫也盛发。成虫羽化后1天即交配,并在麦穗上产卵。卵经过4~5天孵化,幼虫随即爬入颖壳内附着在刚扬花灌浆的麦粒上,以口器锉破麦粒种皮,吸食麦粒浆液,最终将麦粒中的浆液吸干,只剩一个烂麦皮,所以被吸浆虫危害的麦田,损失都非常严重,甚至绝收。小麦进入腊熟后期,大部分吸浆虫幼虫老熟,落入土中结茧休眠,完成一次侵染循环。

二、调查方法

1.幼虫及蛹期调查。从小麦拔节后开始,选有代表性的麦田,采用(10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7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