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发展现代化粮食烘干设备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发展现代化粮食烘干设备 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梁中华

我市地处华北旱作农业区内,种植模式以小麦、玉米两作物为主。小麦、玉米的常年种植面积160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95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650万亩。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加大,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我市小麦连续几年大丰收。

但是秋粮作物多年来自然灾害不断,特别是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我市,每逢丰收在即,自然灾害的突袭就会给秋粮作物造成很大损失。如2008年秋,我市玉米成熟之时恰遇秋雨连绵,造成丰收的玉米不能及时晾晒,致使大量的玉米霉变腐烂,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2009年秋,我市玉米又遇灾害,造成减产在20%以上。由此可见,粮食生产安全性差,不利于保证丰收成果、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根据以上所述,在我市建立现代化粮食烘干设备,逐步解决我市粮食安全入库之忧;逐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逐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首先,由市农机部门牵头,政府拨出专款,引进现有较成熟的粮食烘干设备,依托农机技术推广站,在其实验基地进行粮食烘干的试验。试验成功后,该试验基地作为粮食烘干实验的示范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民代表到示范点参观学习。

其次,依托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社,对粮食烘干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在推广应用过程中,政府对投资购买粮食烘干设备的农民,给予适当的购置补贴,从而调动农民的投资积极性,使农民逐步接受粮食作物烘干的新技术,加快推广进程,总结经验,摸索出适应我市的操作技术模式。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粮食烘干技术的认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粮食烘干这一新技术,让农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粮食烘干技术的好处和意义。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也要充分重视农业推广体系,通过科技下乡等活动,通过典型示范、现场会等形式,让广大农民真正掌握粮食烘干技术,并自觉把这一技术运用于粮食收获过程中,真正做到使粮食丰产丰收,安全入库,个人与国家共同受益。   (作者系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8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