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新农村 雨后影响大 管理要跟上
雨后影响大 管理要跟上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晖)5月4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57毫米,雨量最多的上蔡县达79毫米,最少的泌阳县也有28毫米。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我市部分田块有不同程度积水,局部麦田出现点片倒伏。当前小麦生长已进入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随着雨后气温升高,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市农业专家建议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雨后麦田管理,尽量避免小麦因管理措施跟不上而出现减产。
抢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渍害。此次降水量较大,部分田间出现不同程度积水,容易诱发根腐病,后期形成白穗,要抢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渍害。对出现倒伏的麦田不可随意翻动,任其雨后自行恢复。
加强病虫害防治。雨前未防治赤霉病的麦田,可在雨后等穗部晾干后,抓紧喷洒50%多菌灵800倍的溶液防治;已防治的麦田可在雨后补喷一次,防止再染。当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已有发生,雨后极易扩散蔓延,造成病害流行,要及时喷洒三唑酮或烯唑醇防治,具体用量是每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兑水50公斤喷洒。在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同时,对有蚜虫和红蜘蛛发生危害的田块可加入杀虫剂(如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混合喷施,起到兼治作用。
根外追肥。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合喷洒,进行根外追肥,补充营养,加速营养物质运转,提高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此外,专家还建议要预防好干热风带来的危害。小麦后期一旦出现干热风,要及时喷施光绿达,调节小麦养分平衡,降低麦田温度,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责任编辑:lidong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83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