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与措施

小麦病虫害防治指标与措施

 

朱统泉

一、主要病虫防治指标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也是检疫对象。小麦播种后,病菌从麦苗种子根侵入。要阻断病害,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在麦播期药剂拌种,杀伤入侵的全蚀病菌。

小麦散黑穗病:一年只侵染一次,病菌潜伏在种子胚部越冬。唯一的防治期在麦播期做种子处理。消灭潜藏于种子胚部的病菌。药剂拌种是处理种子的最佳方法。

小麦条锈病:在小麦返青后, 一般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适合条锈病发生发展,早春锈病侵染小麦后要经过发病中心阶段,然后扩展流行,要积极消灭早期菌源,推迟锈病流行期。出现发病中心要及早施药控制,在病叶率达0.5%时进行全田普治。

小麦纹枯病:此病已成为我区小麦生产的第一大病害,且发生早、蔓延快,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时防治,特别是在315日前抓紧进行普治。

小麦白粉病:在零星发生阶段要点片控制。平均病株率达15%、病叶率达5%时全田防治。

小麦叶枯病:在病株率达15%时开始防治,喷药2~3次。

小麦赤霉病:在小麦扬花期如遇潮湿降雨天气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一般当小麦扬花株率在10%以上。当时气温高于15,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开始施药。重病区隔7天左右再一次施药。   

麦蚜:在穗期百株蚜量500头以上。

麦蜘蛛:1市尺行长500头以上。

黏虫:每平方米15头以上。    小麦吸浆虫: 小麦返青后,该幼虫上升到土表化蛹,3月下旬平均每小方(10×l0×20cm)土壤内有幼虫2头以上,或4月下旬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必须进行药剂防治。

二、防治措施

(一)抽穗扬花期

1.麦红蜘蛛(500/市尺)用虫螨克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

2.锈病、叶枯病、白粉病达到防治指标时,即每亩用禾果利20~30、三唑酮50~100、志信星15~30等防治,以后视病情7~10天用药一次。

3.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3天以上连阴雨,每亩用多菌灵100、甲基托布津50~75、禾果利20~30兑水45公斤~75公斤喷雾,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

4.根据对小麦吸浆虫发育进度调查,重点抓好蛹期防治,每亩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200~250毫升制成毒土或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5公斤均匀撒施,洒后浇水或中耕,以控制吸浆虫化蛹羽化,可同时兼治麦蚜、麦蜘蛛、地下虫等害虫。  

(二)小麦灌浆期

此时期是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交替重叠发生,主要有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白粉病等,在防治上主要选用禾果利、三唑酮与啶虫咪、吡虫啉、辉丰菊酯等混合施药,并加入适量微量元素、施特灵、尿素等,亩用水量不得少于60公斤

 1.防治锈病每亩用禾果利20~30、三唑酮50~100、志信星15~30等防治,叶枯病盛发期正值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流行季节,可采取与多菌灵适量混合的方法,兼治多种病害。

2.麦蚜,当百株有蚜500头,益害比1150以上时,每亩选用乐斯本3035毫升或辉丰菊酯20~30。此时应选用对天敌安全的药。若麦蚜上穗率高,用水量每亩30公斤~45公斤,若上穗率低,亩用水量应60公斤~75公斤。

专家咨询热线:0396-2909616  2909658。(作者系驻马店市农科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4/0508/438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