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法治综合新闻 治理恶意欠薪当驰而不息

治理恶意欠薪当驰而不息

□ 胡殿文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农民工欠薪问题,联合督察、综合执法、法律惩戒重拳频出,有效维护了农民工权益。但是也要看到,哪儿痛治哪儿、一地一部门式的监督执法局限性强、震慑力有限,欠薪违法行为容易陷入“春风吹又生”的怪圈。仅从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近年来,国家为此下大功夫进行了治理。

国家高度重视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今年以来,为推动从全国层面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李克强总理曾指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增加农民工打工收入、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督察,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肃查处欠薪违法行为包括欠薪陈案,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尤其要坚决解决涉及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问题。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就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派出督察组,赴部分省区开展实地专项督察。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要通过此次实地督察,切实解决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肃问责一批失职失责人员。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务院办公厅派出督察组,赴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湖南5省区开展实地督察,共查处重点欠薪案件35起,为4738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29亿元,并对督察中发现的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善福乡棚户区改造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等10起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欠薪问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已成痼疾。从这次督察中发现,有的地区对政府投资项目立项审批把关不严,一些财政资金不到位、开工条件不具备的项目仓促上马,为拖欠农民工工资埋下隐患。有的地区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挂靠承包、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等问题屡禁不绝,导致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责任主体难以落实。

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省(区、市)开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督察,全面检查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情况。人社部近日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当地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实施联合惩戒。这意味着我国将首次从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动治理欠薪,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应当说,治理欠薪牵一发而动全身,新规定明确多部门对拖欠工资“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限制,以“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倒逼企业依法履行义务。

农民工的辛勤付出能否得到应有回报,不仅关系到我国2.82亿农民工的个人收入,还关系到其家庭生计。从行政处罚到欠薪入罪,再到多部门联动惩戒,针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制度铁笼不断扎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百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驰而不息地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应有之意。人们期待的是,解决问题不能止于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动不能联而不动,更不能只说不干。这就要求相关各部门必须切实贯彻落实“黑名单”制度,全国一盘棋,一把尺子量到底,在执法标准上不分地域、不搞例外、不搞下不为例。只有保持政策刚性,才能让公平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照耀在每一个公民身上,增强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获得感。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7/1024/4440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