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饭桌教育”可取吗

“饭桌教育”可取吗

“饭桌教育”可取吗

别让你的说教倒了孩子的胃口

□周刊记者   侯岱君

由于工作忙,很多家长平时都是“见缝插针”地教育孩子,于是,饭桌就成了说教的“绝佳”地点。家长吃饭时说个不停,却没发现孩子越吃越慢、越吃越少,甚至最后出现一些厌烦、逆反的表现。

吃饭时不宜“教育”孩子

最近,市民陈女士发现,儿子欢欢一到吃饭时就以各种借口拖延,或者干脆说不饿,即使吃饭也是随便吃几口就说饱了。欢欢以前吃饭很“积极”,这是怎么回事?陈女士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发现欢欢的身体并没有问题。这让陈女士更疑惑了。

为此,陈女士咨询了心理方面的教师李璐。李璐询问情况后发现,陈女士夫妇习惯在吃饭时问欢欢每天在学校的表现,把饭桌变成了课堂,吃饭变成了“批斗会”,使欢欢对吃饭产生了厌烦、恐惧心理。

事实上,这并不是陈女士的“个人爱好”。很多家长认为,在吃饭这种轻松的时间,教育孩子的效果会更好。但事实上,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对于孩子来说,吃饭是一件重要的、轻松的、快乐的事情,如果此时还要面对大人的质问或训斥,很容易使他们情绪低落,影响消化功能。长期下去,可能会形成不良的条件反射,导致一到吃饭时就精神紧张,产生焦虑,出现人际沟通障碍、品行障碍等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厌食症等重症心理疾病。

李璐表示,“餐桌教育”是育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应注意让孩子轻松吃饭并享受这个过程,学习并遵守就餐礼仪。

餐桌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温馨场所,一家人在一起聊天、谈心、说笑,孩子能学习到互相协作的精神,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默契,以及和父母之间的那份亲密无间。

因此,家长们应尽量在餐桌上说些轻松愉悦的话题,比如问问孩子今天玩了哪些游戏、和同学一起做了哪些事、交了哪些新朋友等,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分享他在学校的快乐,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如果有严肃的话题要跟孩子沟通,吃饭时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

教育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1. 表扬孩子,不妨在饭前说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得了奖、拿了小红花,家长可以在晚饭前营造一种仪式感,然后用正式的、骄傲的口吻表扬孩子,这样孩子一定能享受一个愉快的晚餐。

2. 人生哲理,要在做家务时说

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哲理,最好以言传身教的方式阐述。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就是言传身教的最好时机。

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洗碗、洗袜子,孩子不但可以模仿家长学着做这些简单的家务,还能从侧面感受父母做事的态度。

一起做家务还能营造一种共同努力、温馨协作的气氛,让孩子在实践中自己“悟”道理。

3. 悄悄话在睡前说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心里会有一些悄悄话不愿意轻易说给大人听,比如喜欢某个同学、自己身体发育的情况等。

家长如果察觉到蛛丝马迹,可以在孩子睡前,坐到他的床前或者和孩子躺在一起,旁敲侧击试探性地谈,给孩子以建议和帮助。

4.严肃的话题,要注意孩子的自尊

孩子是有尊严的,即便犯了错,也应得到应有的尊重。

到孩子的房间等隐私空间里讨论他犯下的错误,能给他“留面子”,讲完道理能让他坐下来好好反思。这样孩子就不会认为父母是没事找事,才能心服口服。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116/4576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