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金融财经新闻本地要闻 驻马店农商银行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驻马店农商银行孝老爱亲先进事迹

 驻马店网讯(记者  陈星宇)王红梅,从一员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中层领导,充分证明了她是一个以社为家的职业女性。但是,只有她的公婆、她的家人、她的兄弟姐妹知道,这位职业女性在长达20多年的风雨中,在尽力寻找着事业与家庭和谐的音符。

 当好子女好老师

“子女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应该是国家的合格劳动者”。这是王红梅对待子女的要求。她与丈夫生育一女。为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她的做法是:关爱孩子,让她立志高远;以身示范,让她知道该怎样做。

生活上,她始终用自己的“正气”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这是王红梅的一贯做。她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像一位严格的老师,还是一位亲切的大姐姐,与孩子同喜同忧。教育孩子,她始终认为从小事抓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在女儿在上小学时,王红梅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在孩子的吃的穿的用上,都是俭朴而节约的。

学习上,为了让孩子能够坐得住,学得进,不能光想出去撒野。王红梅只要不值班,就在家陪着孩子做作业时,从不看电视,同样坐在一旁静静地看书,营造安静、勤学的氛围。女儿在高中上学时,因自己平日上班无时间与女儿接触,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她坚持早起送孩子到校早读,晚上坚持接孩子下自习,边走边交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思想动态,引导教育孩子努力刻苦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上,她非常注重孩子的品格和行为习惯,遇到挫折,开导孩子正确面对得失,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想方设法去解决,毫不气馁。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王红梅影响孩子的一大“法宝”。 她时常教育孩子要长存感恩之心,为了让女儿能够从小知道感恩社会,长大后回馈社会,王红梅在亲戚、邻居、同事间处事,总是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乐于帮助别人。邻居或同事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王红梅知道,她总是第一个出现,或解囊相助,或出谋划策,或好言安抚。特别是每逢出现灾害或春节,她总要主动捐款。在母亲的感染下,她的女儿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团结同学,待人诚恳,总是面带微笑面对学习、生活。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总能伸出援助之手。 

做好公婆好儿媳

“做人处事首立德,世上百善孝为先”。这不仅是王红梅经常教育子女的话,更是她坚持不懈践行的信条。王红梅的丈夫在兄弟排行中最小,因此,在她们婚后,应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尽管兄弟姐妹们都愿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但王红梅却说:都别争了,俺最小,由俺管。自此,王红梅成了“两头忙”。

生活的磨难,激起她从小勤劳坚韧刚强的性格,父辈的肩挑背负、披星戴月的苦难生活,使她感受到了父母哺育之恩。公公因病去世后,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老人过上舒心的日子。

夏天,为防止老人得空调病,就和丈夫一同经常陪老人到小区院内、广场透气、散心,到院内纳凉,帮老人找老伙伴们聊天,谈心。冬天,她早早地为老人开起暖气,每天下班后,她都先去老人房间问候一番然后才干家务。

每天晚饭后,她都是坐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一起看电视、玩牌、聊天,既使老人的心情舒畅、满意,又能通过老人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细心观察老人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体贴入微。婆婆生病时,王红梅便每天到其床前,和婆婆唠叨,问寒问暖,晚上便打横睡在婆婆床头。同时,王红梅对女儿言传身教,女儿对奶奶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婆婆逢人就说“俺闺女儿子都不如这个儿媳”。 

常存一颗吃亏心。虽然王红梅承担了赡养公婆的义务,好吃好喝好照料自不待言,每年四时八节,她必定给婆婆置买新衣,让她一年四季穿得光鲜,虽然婆婆有养老金,但是她每逢发下工资,总是先给婆婆一百元,让婆婆零花。每当生病住院时,王红梅总是第一个接过费用单。尽管兄弟姐妹们也要承担一些,她总说:“俺们两口子都有工作,经济条件相对比较稳定,多在老人身上花费些,尽尽孝心,应该。”

 言传身教树典范

“最好的母亲”是女儿对王红梅的评价。每次听到或见到有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和经济困难时,她总心生怜惜之情。逢闻必问,逢见必帮。每次单位有捐助活动或者献爱心活动。她总是第一次上前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王红梅践行“母爱”的真谛,尽孝心赡养老人,尽善心关爱他人,感动着亲人,感动着邻居,她用实际行动树起了教子、孝老、尽善的典范。让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一个中华民族普通妇女用心谱写的大爱之歌,并且,在延续。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116/457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