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期末考试结束家长莫要“论分行赏”

期末考试结束家长莫要“论分行赏”

□周刊记者  肖婷婷

“分、分,学生的命根。”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句话。

“儿子,如果你这次考好了,爸爸给你买部苹果手机。”“你这次如果考不好,年都别想过好,压岁钱一分钱也没有。”诸如此类的话,相信学生和家长都不陌生。

多数家长“论分行赏”

期末考试后,孩子的分数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承认,只要孩子考得好,就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近段时间,我的孩子正为期末考试做准备,如果这次考试两门科目能考95分以上,我就带儿子去北京玩一趟。”市民周换枝告诉记者。

市民赵涛的孩子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介绍,孩子上了小学后,每次大小考家人都很重视,考试之前总会给孩子一些“诱惑”:奖励滑板车、玩具、零食等。赵涛说,每次奖励孩子都会“投其所好”,因此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他承诺给孩子的奖品都会兑现。

家长王慧表示,她也会在考试前“激励”孩子,但是不管许下什么奖励,儿子根本不买账,成绩也没有提高。

市民朱浩说,他的儿子今年上八年级,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朱浩说,给孩子物质奖励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会让孩子有一种考试得分是为了奖品的心理。他并不推崇这种做法。

采访中,不少家长感慨:不给孩子奖励吧,担心孩子没动力,不上进;给孩子奖励吧,觉得这种来自外界的“动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许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奖励承诺不要随便说

市区一学校的教师黄洁介绍,给孩子奖励的承诺家长千万不要随便说,建议家长重视对孩子精神上给予奖励。

即使孩子考得好,家长也不必给予孩子太多的奖励。孩子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同的考试与竞争,家长如果一味强调最终的成绩,会让孩子对成绩过于在意,这未必是好事。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130/4598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