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会 幸福的“草莓”夫妻
幸福的“草莓”夫妻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图
彭瑞平(左)和妹妹。
“这几天气温回升了,棚里的草莓特别好吃,大家先来尝尝,随便采摘。”昨日上午,记者在驿城区顺河街道雷庄村雷竹园村看到,种植大棚草莓的彭瑞平和妹妹忙着招呼客人。望着大棚里一颗颗诱人的草莓,她笑得很开心。
回乡创业
昨日上午,在位于雷庄村雷竹园村的前进草莓园里,记者见到了彭瑞平和她的丈夫马前进。
今年33岁的彭瑞平老家在新蔡县韩集镇,像许多追梦的年轻人一样,她和丈夫也曾是打工一族,长年漂泊在外。
“以前在外面打工虽然攒了些钱,但是孩子没办法在身边,而且父母年纪都大了,需要照顾。”彭瑞平说,后来,她和丈夫马前进商量回乡创业,决定种植草莓。
回乡创业比彭瑞平想象的还要难。她首先要面对的是村里人异样的眼光。放着城里的工作不干,回家种草莓,村里人都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连一向疼爱她的父亲一想到女儿要种一辈子地,便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彭瑞平和丈夫顾不上这些,跑资金、跑项目、找地方,忙得不可开交。资金问题解决了,她开始为选择草莓基地而奔波。经过慎重考虑,4年前,彭瑞平把驿城区顺河街道雷庄村雷竹园村作为草莓种植基地。
顾客盈门
如今,彭瑞平有了一些名气,多个草莓大棚也成为彭瑞平和丈夫实现观光农业梦想的起点。
种植草莓需要精耕细作。每天天一亮,彭瑞平夫妇便来到草莓基地,和聘请的工人一起锄草、灭虫、育苗……
种草莓和卖草莓并非易事。有一年雨水特别多,草莓园的大部分秧苗都被淹死了。看着精心培育的秧苗一棵棵枯萎,想到之前投入的一切就这样付诸东流,而丈夫和孩子陪着自己起早贪黑,累得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彭瑞平流泪了,第一次想到了放弃。
这时,和她一起劳动的亲人们给了她鼓励和支持,并积极为她出谋划策。不久,苗床的排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一家人渡过了创业路上的难关。
为了打开销路,彭瑞平开始早出晚归。白天,她奔波于市区的一些农贸市场、超市、水果摊之间;晚上,她坐在床头浏览网页、发布信息、整理送货地址。几天下来,彭瑞平整整瘦了一圈。
彭瑞平种植的草莓无公害、品质好、味道甜,深受市民喜爱,前来采摘的市民络绎不绝,而且还有许多商家前来选购。如今,草莓园的草莓销售已步入正轨。尽管创业之路艰辛漫长,但夫妻俩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几年,国家政策好,而且市里也提倡我们农民自主创业,希望今年继续有个好收成。”彭瑞平说,如果顺利,她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将自己的草莓产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fl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223/4629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