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社会 坚强父亲是子女的榜样
坚强父亲是子女的榜样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转眼间父亲已去世3年了,在这3年中,父亲的身影无时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除了思念的痛苦,还有与他共同生活留下的点点滴滴。”市民袁明说,父亲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他只能用简短的文字来纪念,以释自己心中之痛。
从小吃苦性格坚强
袁明说,父亲是2015年4月4日早上,怀着对妻子儿女及所有亲人的依恋,含笑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85岁。
父亲在童年吃尽了苦头。袁明的爷爷死得早,当年被伪保长打死后,家庭的重担就全落在奶奶和父亲身上。“我父亲当时才12岁,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大。”袁明说,父亲13岁那年挑一担柴火到市区卖。卖的钱买了盐、洋油和洋火。
那一年袁明的父亲和本村的大人一起去韩庄交粮。粮食驮在驴身上,父亲光着脚牵着驴,父亲的脚底板被磨破了,血流不止。父亲抓了一把土捂在脚上,好不容易总算止住了血,但从此落下了残疾,脚底板上长了一个疙瘩,走路远了,疼痛难忍,这给他一生带来了不少痛苦。
解放后,乡亲们推选袁明的父亲到村委上班。上班后,父亲非常珍惜,工作中尽职尽责。1953年,父亲由村委直接提拔到确山县政府统计科工作,后来又到省委党校进修学习,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身患重病勇敢面对
袁明说,父亲向来身体健康,乐观开朗,很少发烧感冒。2014年10月,父亲觉得身体越来越瘦,并且左耳下方长出了3个大小不一的疙瘩。父亲到市中心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肺癌晚期,已经转移到淋巴上。
面对这一检查结果,老人显得很淡定,平心静气地说:“既然病在身上了,悲观、痛苦、茫然甚至愤怒都没有用,只有面对现实,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为了方便治疗,老人选择在家附近的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进行电疗,然后又去市中心医院继续化疗。
“每次化疗后,父亲都面带笑容地提出,要我和弟弟开车带着一家人出去转转。”袁明回忆,父亲喜欢去他曾经工作的地方看一看,顺便和老同事见见面、叙叙旧。父亲靠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挺过了8次化疗。
意识到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后,父亲还要和家人一块儿去南京、苏州、上海一带转转,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却他在离世前陪家人出游的最后心愿。
从外地回来后,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时而清醒,时而迷糊。虽然脸上没有丝毫血色,醒来时起坐都要人搀扶,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可老人仍然乐观开朗地告诉子女:“不要悲观,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开心过好每一天。”这是父亲与癌症抗争一年的真实写照,也是老人一生中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
言传身教激励后代
袁明告诉记者,几十年来,由于工作调动,父亲在确山、驻马店多个部门工作,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本色,严格要求自己,不贪不占,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他时常告诫子女要明明白白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做人要正直,做事讲诚信。
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袁明兄妹四人多年来在人生道路上始终保持着不为祖辈抹黑、多为家族增光添彩、尽心尽力工作的精神。
“如今父亲去世已三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萦绕在我的眼前,他的教诲不断激励着我们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家最大的一笔财富。”袁明感慨,父亲一生吃苦耐劳,生活朴素,不图吃不图穿,不图名不图利,遇事总是抱着吃亏人常在的心态面对,这是他一生中做人的品德,也是留给家人以及子孙后代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和开拓向上的动力。
责任编辑:wtt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404/4689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