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泌阳县 激发内力促脱贫
激发内力促脱贫
通讯员 冯华豫
近日,笔者来到泌阳县高邑镇采访脱贫攻坚工作。走访中,一个个鲜活的脱贫故事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县委书记攀上“穷亲戚”
对于泌阳县高邑镇谭园村谭东组村民常德府来说,2013年是人生中悲惨而又无奈的一年。这一年,刚满36岁的他双腿发肿、四肢无力,被确诊患为肝腹水和糖尿病综合症等严重疾病。突来的疾病,使这个家庭像天塌了一样。几年来,常德府先后8次住院,外欠账达数万元。
2016年的一天,县委书记张树营在高邑镇调研时,听说了常德府家情况,立即登门拜访。在掌握了常德府家的贫困状况后,张树营主动向镇党委要求分包联系该户,攀上了这门“穷亲戚。”
从此,张树营一有空,就经常来到常德府家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困难。近日,笔者来到常德府家采访,他如数家珍地告诉笔者:“张书记真好,几年来,他一直像亲人一样对待俺,帮俺办理了大病救助和全家低保、新农保,为俺和患有残疾的二女儿办理了重症慢性病鉴定和残疾证,为俺在校上学的两个女儿办理了教育补助……逢年过节,张书记总是提前到俺家看望慰问。多亏了张书记,帮俺解决了经济债务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不然俺恐怕早就没有命了。”
更让常德府感动的是,张树营在登门走访中,总是鼓励他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发挥自己的专长,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去年,张树营在县金融部门协调了5万元金融扶贫贷款,帮助常德府种了1万多袋香菇,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香菇喜获丰收,常德府家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除常德府之外,张树营在谭园村帮扶的贫困户还有谭道信和谭道振两家。在张树营的帮助下,这两家靠种植草莓、葡萄和食用菌,在2017年都达到了脱贫标准。
贫困户买上小汽车
从常德府家出来,笔者又来到了史洼村王庄组彭书彬家。
这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之家。彭书彬平时吃苦能干,只因妻子患有重病,常年卧病在床,加之年幼的子女上学需要花钱,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2016年被定为贫困户。
高邑镇党委、政府积极为彭书彬出主意、选项目,彭书彬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扶贫政策外,去年还利用金融扶贫贷款,种了3万多袋香菇。去年底,彭书彬靠香菇产业一举摆脱了贫困。
采访中,笔者看到彭书彬家干净的院子里停放着一辆崭新的红色小轿车。“这是俺刚买的新车。俺准备用它作交通工具,联系业务,今年更大规模地发展香菇,争取收入更多一些,俺家的日子就更好过一些。”彭书彬说。
听了彭书彬的话,笔者不由得感慨:人无精神不立。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使困难群众彻底摆脱贫困,首先要从精神层面入手,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的自信心,帮助群众选准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从产业上解决贫困户长久脱贫问题。
农民工办起扶贫厂
侯庄村村民王宾,是一位年过四十、名扬乡里的农民企业家。采访中,王宾告诉笔者,他刚满20岁就到深圳打工创业,2006年在深圳独立办起了自己的企业——乙泰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化妆刷、美甲刷、画笔等系列化妆品。
创业有成的王宾时刻不忘初心、不忘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不忘目前尚未脱贫的父老乡亲们。2016年3月,在高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宾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办起了河南乙泰化妆品有限公司。该厂吸纳120多名贫困乡亲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多元,一大批贫困群众在王宾带领下,靠就业脱贫致富。
目前,河南乙泰化妆品有限公司产品俏销美国、西班牙、瑞典等20多个国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需要实干加巧干。在泌阳县,靠奋斗实干脱贫的故事不胜枚举。2016年以来,高邑镇立足实际,一村一品,积极培育带贫产业,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拉动脱贫,协调金融扶持援手脱贫,发展扶贫工厂实现就业脱贫。同时,高邑镇还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保持贫困户长期稳定收益。至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740户1509人中,已经有191户544人脱贫摘帽,其余贫困户将于今年底实现整体脱贫。
责任编辑:wq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502/4727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