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人物 竺可桢古籍里“淘金”
竺可桢古籍里“淘金”
竺可桢(资料图)
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从2岁就开始认字,3岁背唐诗,5岁进入私塾,不但能背《三字经》,念《声律启蒙》,还会背《四书》、《五经》等不少古书,7岁开始作文。上学后,他不断向同学和乡邻借各种书籍来读,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
由竺可桢主编的《物候学》于1963年首次出版,又先后6次出版。该书发行20多万册,是新中国发行量较大的科普读物之一。该书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易懂,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其中包括李白、杜甫、刘禹锡、王之涣、陆游等名家的诗篇。比如引用陆游76岁作的七言律诗《初冬》:“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作为科学家,竺可桢研究古籍具有针对性。关于洪水、干旱、地震、日食、彗星等古籍的记载,对他的科学研究是极为宝贵的资料。据此,82岁的竺可桢于1972年发表了毕生研究的成果《中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据《人民政协报》 姜炳炎/文)
责任编辑:fl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508/4736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