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小学生打游戏几个月花费万元

小学生打游戏几个月花费万元

□晚报记者 高琳琳

本报讯“如果不是银行一直向我催账,我根本不知道孩子这几个月打游戏,通过我的微信偷偷支付了万元费用。”昨日上午,市民王女士向本报反映,因为自己对孩子监管不力,才上小学的儿子给她挖了一个大“坑”。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微信绑定了银行卡,平时购物大多是用微信支付的。由于自己平时工作忙,加上没有记账的习惯,所以对日常花销只知道大概情况。从今年1月开始,她感觉每个月的银行账单比往常要多出几千元,往往这个月刚还了款,银行的催账提醒就来了。

“我4月还了3月的欠款,没过多久银行又发了催欠短信,这才引起我的注意。”王女士说,回想起自己一个月的花销,她感觉支出有些出入,随即到银行查看了自己的消费清单。看过之后王女士有点懵了,连续几个月的支出中,有很多费用都不是自己消费的,而且好几次都是一次性消费600多元。

详细查询之后王女士得知,这些费用都消费在游戏上,此时她才想起来儿子经常玩她的手机,而且知道她的支付密码。几个月下来,儿子在游戏上已经花费了万元。

事后经过询问,王女士的儿子说出了真相,而且称他们班有很多同学都在玩游戏,他跟同学一起组队,偷偷购买了许多装备。

王女士说,她的微信实名制绑定了银行卡,虽然付费后会有短信提醒,但都被孩子删除了,这也是她没有及时发现的原因。因为自己的监管不力,王女士既生气又无奈,只好限制儿子玩手机,避免沉迷游戏。

小学教师黄倩认为,一些孩子缺乏自制能力,特别是男孩子面对一些游戏时容易沉迷。而在家长陪同方面,家长要做好自我检讨。孩子沉迷于游戏的心理因素有许多,缺少父母陪伴的孤独感是引起孩子沉迷游戏的主要因素。家长与孩子互动多的家庭,很少出现孩子沉迷游戏的情况。反之,孩子就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510/474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