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教育综合新闻 “潜课程教育”沐浴学子健康成长

“潜课程教育”沐浴学子健康成长

记者 代廷伟 熊国森 通讯员 王汝

“说实话,三高的教学质量与名校确实无法相比,但三高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绝对是一流的,三高的情景式教学模式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我人生中难能可贵的另一面。”来自市三高高一年级的新生张润豪深有感触地说。

环境是一本鲜活的、立体的、形象的、丰富的教科书。实现育人的途径除了教育、服务、管理外,更离不开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更无声。教育专家将这种影响看作是“另一种途径”的教育,又叫“潜课程教育”或“隐蔽课程”。

在校园环境育人中,市三高力争把校园打造成为“学园、花园、公园、乐园”,这一“隐蔽课程”增强了学校育人氛围,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了健康、优雅的环境。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是古人对环境育人的精辟阐述。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称物质环境是育人的一种财富;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市三高在学校建设中非常注重对建筑风格的布局,在楼房的外型、颜色、装饰等方面做到协调美观、生动活泼,具有校本特色。学校教学楼的建筑布局和风格蕴含着浓厚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能够感受到慈爱淳朴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建筑高低有别、错落有致、协调典雅,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育的整体观念和校园建筑的艺术性。

校园环境的绿化与美化也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对校园绿化与美化的过程,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学校绿化工作是一项重要工程,绿象征着生机和希望,使人耳目清新、焕发激情。

市三高非常注重用环境塑造人,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旁边的空地间,修建用于学生休憩和读书、交流的亭子,在草坪中显得宁静优雅;廊亭绿叶绕挂,位于楼角的石桌石凳增添了闲适的氛围。漫步在如诗的花园里,感受着诗情画意,既能够给人以美的熏陶,又有了健身益智的好去处。闲暇时,捧书阅读或交流探讨,怎能不使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好!

“生活也是一种教育。在绿化和美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每年除投入大笔资金外,始终不忘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提出“自己动手建美好校园”的口号,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同每位师生的辛勤劳动相连;每周各班级轮流值日,轮流打扫卫生,利用劳动时间学习实践花草培植和修剪技术,绿化场所成为培养同学们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的大课堂。当然,学校也为没有找保洁公司省下一大笔费用。”该校校长张学武谈到学校的环境育人模式时自豪地说。

“由于美丽的校园洒有自己的汗水,因此,同学们就倍加爱护,自己不愿意随便损害它,也不允许他人损害。对于我们学生自己经营的环境,当然是学生们最认可的,也是时刻懂得去珍惜的。”小杨同学这样说。对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环境管理工作,他显得比较认可。

为了让校园的绿化美化更具有个性,学校还发动学生撰写公示语,“我愿奉献给你一片绿色”、“我的美丽正如你的笑脸”、“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这些与花草同色的标牌,如同会说话的花草与同伴交流着自己的感受。每逢节日、毕业典礼或校友返校时,大家总是愿意在校园里结伴合影,表达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和留念。

“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唤起我们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环境的意识;标牌中的一字一句,都提醒着我们如何求知做人。呼吸着清新空气、沐浴着教育春风,心中默默品味:学习真好。”采访中,该校高三年级女生吕文博深情地说。

学生是凭听觉和视觉接受教育信息,周围所有的人、事、物、语言都能成为信息源。一个赏心悦目、和谐奋进的校园环境,缓解了师生因紧张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情绪,提高了脑力劳动的效率,使师生们受到美的熏陶,市三高的美丽校园环境又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522/4758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