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汝南县 “扶志+扶智”汝南县张楼镇探索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扶志+扶智”汝南县张楼镇探索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驻马店网讯(本网记者 胡霄飞)今年43岁的汝南县张楼镇河北居委会村民方小银,全家共有6口人,其中有四个在校的学生,家庭人多地少,仅靠种植收入抚养四个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责任组和帮扶责任人多次到方小银家中进行走访,对方小银家庭生产生活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实的摸底调查。从镇村干部反复宣讲的脱贫攻坚政策中,方小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QQ图片20180529093303.jpg

方小银认真参加了张楼镇党委、政府组织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利用申请到的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在自家土地的基础上流转土地30余亩发展种植业,其中梨11亩、猕猴桃3亩、石榴2亩、甘蔗4亩,为家庭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可以享受县里的特色种植奖补资金五千元,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方小银露出了笑脸,2017年全年收入达到4万余元,实现了脱贫。

今年1月,在全镇开展的评选脱贫致富标兵活动中,方小银自立自强的事迹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通过群众推荐、投票评选、镇村认定等环节,他被推选为张楼镇脱贫攻坚致富标兵,多次为大家宣讲致富经验,5月还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授予“驻马店市脱贫致富标兵”,全镇像方小银一样的还有30余名脱贫致富带头人。 

QQ图片20180529093307.jpg

在张楼镇王沟村的扶贫车间里,几十名女工正脚蹬缝纫机,忙着制作箱包。这些女工全部来自王沟村,扶贫车间的建立让她们在农忙之余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从厂子一开业我就来上班了,扶贫车间就在我们村,离家比较近,也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一天能挣百十块钱,足够补贴家用了。”女工李倩说。张楼镇王沟村是贫困村,原先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外出打工是年轻人增加收入的唯一途径。今年村里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建起了扶贫车间,招收村里的留守妇女进厂打工,让她们实现了就业持家两不误。扶贫车间帮助王沟村的村民形成了稳定的生产生活节奏,贫困群众不仅有了脱贫致富的门路,也有了不返贫的保障。

近年来,张楼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把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首要战略来实施,注重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打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模式,不断新建和改扩建扶贫车间,提升扶贫车间建设、运营、管理水平,扩大贫困群众用工占比。

张楼镇方桥居委会有一个全县最大的蛋鸡养殖场,百十亩蔬菜大棚,老板王文会把养鸡和种植蔬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化的种植、养殖基地,效益大大增加。种出的西瓜、豆角、生菜、秋葵等蔬菜,新鲜有机,年收入10余万元,乡亲们看在眼里,都愿意跟着他干。于是王文会成立了汝南县运生文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张楼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在合作社开办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对几十名贫困户开展了培训。

同样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张楼镇党委、政府全年共开展10余次,涵盖农民智能手机应用,小麦、玉米和花生优质栽培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能力培养,农村政策法规,缝纫机技术、小顺管家电商项目操作等,参与培训人员达550人次。

QQ图片20180529093258.jpg

张楼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精神脱贫”为目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主线,开展志智双扶活动,实施精神扶贫行动,用心用情帮扶,准确把握群众思想动态,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双同步”。通过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的评比,用贫困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精神扶贫,同时下功夫抓好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培训工作,输血与造血并举,扶贫与扶志并重,激发贫困村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建立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529/477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