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新农村 驿城区水屯镇: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助脱贫走出新路子

驿城区水屯镇:立足本地资源产业助脱贫走出新路子

驻马店网讯(通讯员李嘉)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驻马店市驿城区水屯镇把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放在工作首位。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研判,结合自身实际,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农业主体+基地+社员”等一系列扶贫模式,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快速引导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产业扶贫出实招 农民增收见实效

驻马店奥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水屯镇王坡村最大的“租地户”,租地1000余亩,种植高品质天然绿色蔬菜,当地农民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在家门口就业。针对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公司主动结对帮扶,对大多数年龄大,有重大疾病或身体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采取政策资金入股帮扶,保证贫困户的基本收入;对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入社帮扶、订单帮扶等方式,优先吸纳百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年收入3500元。去年,公司响应村委的脱贫帮扶倡议,给贫困村——水屯镇的赵桥村结对子,拿出5个蔬菜大棚对赵桥村的35个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每户年收益不低于1200元。

在水屯镇钟楼村,湿地边缘的林带旁,一座接一座大棚。“这是香菇大棚,俺村的林下经济,贫困户的脱贫银行,它承载着我们村村民的脱贫致富梦。”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赵继洲说,钟楼村的林地多,全村6944亩土地紧邻湿地,林下发展食用菌种植条件得天独厚。

“香菇种植技术含量高,需要经过建棚、装袋、制种、发菌、出菌、刺孔等一系列工序,形成菇棒后才交给贫困户管理和采摘。”赵继洲算了一笔账:去年,大棚里的香菇采摘了5茬,合作社吸纳村里35户贫困户为社员,每户分得红利1200元。靠产业帮贫扶贫是一条康庄大道。合作种植大棚羊肚菌、建40座生态大棚等项目陆续上马后,钟楼村将彻底摘掉“穷帽子”。

政府拓宽脱贫路 村民打开致富门

如果说水屯镇王坡村是非贫困村帮扶贫困村的一个缩剪影,那么水屯镇钟楼村就是贫困村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因为全镇的19个行政村,村村都在打一场脱贫攻坚硬仗。“全镇的目标是,脱贫路上不漏一人,2018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该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人说、为此,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脱贫目标责任书,各村建立了“四个一”脱贫规划,即每个贫困户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干部、一个脱贫时间、一个帮扶措施。通过发挥各种农业新型主体和企业的优势,引导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既可增收,又可以照顾家中病人,实现打工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根据我们水屯镇地理优势,我们还在不断拓宽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渠道,今后我们会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在大力发展郊区现代农业的同时,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拉长产业链条,让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之中去。使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水屯镇党委书记孙浩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613/4796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