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当代文化戏曲 器乐扬琴对戏曲的影响

器乐扬琴对戏曲的影响

 □ 魏文娟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发源于波斯、伊拉克一带,约于明末传入我国。其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其他所有的弦乐都是“柔”的,无论是二胡还是古筝,它们发声总是带有“柔”的气质。而扬琴,它的作用就是让民族乐达到一种“刚柔并济”的效果。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它的表现力是所有民族器乐所不能代替的,力度可由轻如飞燕到重如泰山。

扬琴在戏曲舞台演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重要作用,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一)可用于伴奏唱腔演唱。唱功居戏曲演出之首,也居演员表演艺术之首。扬琴在戏曲演员的唱腔演唱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伴奏重任,可以说,成功的戏曲唱段,都是演员演唱与包括扬琴在内的器乐伴奏合二而一的成果,二者各占半壁江山。(二)配合演员舞台表演。1.配合演员表演动作。2.烘托演员表演气氛。例如豫剧《南阳关》中伍云召在南阳得知父母亲死后,杨广派韩擒虎要来征讨他时,在城楼上唱的一段,通过扬琴与其他器乐的配合演奏出大气磅礴的气氛,较好地表现了伍云召得到父母亲死讯后的悲愤心情,及提防韩擒虎攻城,坚决守卫南阳关的决心。3.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例如《秦雪梅吊孝》中表现剧中人物的悲伤情感,《白毛女》中表现剧中人物的悲愤情感,以及在豫剧《抬花轿》中表现周风莲在出嫁之日内心的喜悦,通过扬琴来获得精绝的演出效果与伴奏效果。(三)演奏间奏曲。间奏曲是两幕之间或两场之间演奏的小型器乐曲,起到填空与缓解观众情绪的作用。有时间奏曲演奏扩大化,也演奏幕前曲或闭幕曲。幕前曲常具有吸引观众的作用,闭幕曲是用音乐形式为演出画一句号。

扬琴在演奏传统戏曲时,即兴加进一些变化的节奏型及简单的和声配置,就会丰富整个乐队,使乐队不显单薄。若添置得恰当、合适就会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戏曲乐队中,除了板胡、二胡之外,扬琴在乐队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乐器,扬琴即兴伴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整个乐队,扬琴不仅起着平衡乐队的作用,在没有唱腔时,甚至起到直接驾驭乐队的作用。

扬琴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件颇具特色的乐器,与戏曲艺术密切相连,将其应用于戏曲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扬琴与戏曲音乐的结合不仅仅是重新阐释传统唱腔,还与创新戏曲音乐作品进行有机结合,不仅重新挖掘了扬琴最原始的戏曲伴奏功能,而且拓宽了人才培养的渠道,是一项有益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演艺中心)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0629/4819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