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 >医界快讯 >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 

均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

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将极大地减轻我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谈判结果:

价格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

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17种药品中,包括12种实体肿瘤药和5种血液肿瘤药,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和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病种。

17种谈判药品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表示,这次机构改革为谈判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医保制度的整合使得我们的医保有了更大的战略购买力,让我们在谈判中有更强的话语权。

胡静林表示,这次纳入医保以后,会使大量原本负担不起医疗费的患者用得上新药,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

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充分体现了对医药创新的重视和支持。17种谈判抗癌药品中,有10种药品为2017年上市的品种。

胡静林表示,这次纳入目录的抗癌药都是近几年新上市的药品,专利的存续期比较长。通过医保对这些优质新药的战略性购买,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研制更多、更好的新药,惠及广大患者。

国家医疗保障局要求各统筹地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谈判药品的供应和使用,因谈判药品纳入目录等政策原因导致医疗机构2018年实际发生费用超出总额控制指标的,年底清算时给予合理补偿。在制订2019年总额控制指标时,综合考虑谈判药品合理使用的因素,同时严格执行谈判药品限定支付范围,加强使用管理。

谈判难度:

大多数药处于独家专利保护期

今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新一轮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工作启动,44种目录外独家抗癌药经过专家评审和投票遴选,并征得企业意愿,最终17种药品谈判成功。

药品支付标准是国家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的核心,也是国家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间博弈的核心。如何通过谈判在医疗保险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实现医疗保险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保留企业合理利润空间,激励其进一步创新投入,合理的药品支付标准成为谈判的关键所在。

此次谈判抗癌药,均为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所必需的临床价值高、创新性高、病人获益高的药品。这些药大部分处于独家专利保护期限内,谈判难度非常大。

制药企业看中中国市场,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以降价换取销量。而国家医保谈判专家采用“以量换价”的策略,最大限度将价格降下来。此次谈判成功的17种药品,最终的价格全部比周边国家或地区要低,这样的结果,谈判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评估过程:

准备阶段分工明确

两组平行开展评估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不到4个月,完成了抗癌药医保准入的国家谈判。这场谈判备受瞩目。谈判经历了哪些程序?医保底价又从何而来?

谈判准备阶段,企业报送材料、专家评估、价格谈判三个环节分工明确。企业按照要求报送药品基本信息、疗效价格等方面资料。专家团队从药物经济性和基金支撑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医保经办机构另行组织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

国家医保局通过两组平行评估的方式对谈判药品开展评估:一组是基金测算组,在充分利用2017年上一轮药品谈判中调取和收集的医保数据基础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补充了21个统筹地区的最新数据,前后涉及26个省份68个统筹地区共1.7亿条基础数据。此次谈判还引入了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采用成本效用等药物经济学方法测算药品进入国家目录后的预期支付标准,并就销量增加情况作出定量预测。

 (据《法制晚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1011/4978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