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汝南县 古塔街道40年辉煌巨变

古塔街道40年辉煌巨变

刘仁忠 王付云 /

xuel1810232.jpg 

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在汝南县委书记彭宾昌的陪同下到古塔街道调研。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下,走进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规模宏大的南海禅寺仿古建筑令人叹为观止;千年古塔悟赢塔散发着古老的神韵;蜿蜒流淌的汝河水像一条玉带,缠绕着这片沸腾的热土。

汝南县古塔街道就坐落在汝河“玉带”的臂弯里。

古塔街道前身为三里店乡,200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汝南县撤销三里店乡设立古塔街道办事处。

古塔街道地处汝南县城南郊,现有6个村4个社区,129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3.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9万人,耕地面积4.01万亩,总面积50平方公里。

风雨故园沧桑往事

砥砺奋进40年巨变

“过去到古塔街道熊湾村根本没有路,路上都是大坑,最大的能卧一头牛了!”提起40年前的生活经历,现任熊湾村的党支部书记孔令贺总有一番感慨。

 xuel1810235.jpg

诱人的黄金梨。

让很多人难忘的是过去的40年,由于街道生产基础薄弱,人们基本是靠天吃饭。每年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让群众吃尽了苦头,当时的公社粮所无粗粮供应,牲口饲料供应困难、烧柴困难,其中果元大队7队种麦时17头牲口,因饲料困难卖了9头。20098月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受大风袭击,最大风力达8级左右,并伴有短时强降雨,大风、降雨致使大面积农作物倒伏,部分村电路中断,房屋倒损,树木被大风折断。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九十年代的一场雹灾使刘屯村100余亩葡萄、刘柏庄近百亩西瓜受到严重损失。

四十年春风化雨,四十年跨越腾飞,改革开放让古塔这片土地充满新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回首望去,古塔街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每一位见证变革中的古塔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谱写着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xuel1810233.jpg

硕果满枝。

1980年古塔街道全年总收入468万元,其中农业收入462.8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91.2%,农民人均收入128元。1983年,街道农业总产值达1491万元,农民收入由1980年的128元上升到399元,全乡储蓄总额100万元,财政收入111.1万元。1991年,街道农业总产值达1836万元,人均收入上升到550元。2011年财政收入达6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35元,增长率达12%2017年街道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税收入完成820万元,国税收入完成530万元;地税完成240万元,街道企业生产总值完成17.8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最客观、最能说明问题,也最能衡量工作的绩效。40年来,古塔街道以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精神,打造出了各项工作新业绩。

以脱贫攻坚为抓手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近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古塔街道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把乡村振兴作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街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党的建设是脱贫攻坚的政治保障,坚决按照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摆上突出位置,把产业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围绕农村资源再利用、金融扶贫等十大产业,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增收项目10余个,依托产业脱贫,街道已有近400户群众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走出了一条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特色产业扶贫新格局。

 xuel1810236.jpg

醉人的葡萄。

街道立足增收,把发展产业作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推动稳定脱贫的“抓手”,紧盯种植、家庭养殖、农机产业、金融扶贫、来料加工、电商产业和光伏发电“十大”产业,在贫困村规模推广地膜覆盖优质花生、猕猴桃、葡萄、甘蔗、黄金梨、黄金桃、节水莲藕、温棚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在此基础上,街道整合扶贫资金,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文化活动服务中心、来料加工、电子商务、光伏发电等项目20多个。

强力推进示范带动

催生全民发展动力

在产业发展中,古塔街道以范胡村为示范村,以点带面,抓好产业示范推广。先后抓好了地膜覆盖优质花生种植、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发展、来料加工、电子商务、农产品资源加工、金融扶贫、冷储配送、光伏发电、新能源开发利用、健康养老中心等10多项产业。尤其是地膜覆盖优质花生种植项目,已经成为全村的优势产业,在连续两年收获季节阴雨连绵的情况下,亩均收入仍达到1600元,亩产值比传统种植花生提高了20%。街道积极鼓励致富能手流转土地发展高效种植业,目前,街道带贫合作社已发展到10余家,带贫效果较好的合作社有屈庄董艳启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四季丰合作社、立新专业种植合作社、广明葡萄种植合作社、国刚蔬菜种植合作社等。

 xuel1810231.jpg

古塔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惠杰、街道办事处主任张冬在扶贫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在产业发展上,街道在范胡村引进汝南县巧媳妇服装产业河南东顺制衣有限公司制衣项目,安排农民工50名,其中贫困户15名。屈庄村整合脱贫资金70多万元,新建了78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进了河南省金润德服装有限公司制衣生产项目,主要生产成人和儿童四季服装,销往苏州和广州,带贫近10户。目前,街道制衣来料加工厂已经遍及范胡、熊湾、屈庄3个村,制衣厂实行底薪+计件的务工方式,每人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近两年来,古塔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解难题、激活力、补短板、促发展,带动工作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度融合,不断加强对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亲自任组长的人居环境改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完成目标,夯实工作责任。街道把10个村(社区)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当年的创建任务,并实行月观摩、季点评工作模式,对行动成效明显的村给予表彰,以奖代补,行动缓慢的村进行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街道办事处还以范胡村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全街道人居环境总体改善。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

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古塔街道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扎实开展“四个突出”。一是突出环境基础建设,把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两年来,整合扶贫资金1.2亿元,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自身造血功能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其中,2016年“双十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屈庄、汪庄2个村,2个村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有18项,屈庄9项、汪庄9项。2017年主要集中在范胡、熊湾2个村,主要是基础设施类和生产生活类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4个贫困村村室得以重建,建成了标准化的文化广场,农民办事不出村、村医疗所均按标准建设,安全饮水、光纤通信覆盖率达到了100%。二是突出农村净化,突出抓好垃圾污水治理,深入持久开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整治,积极开展“春节”、“三夏”和“三秋”后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对村级道路、绿化、垃圾等进行治理,切实解决垃圾乱堆乱放、柴草随意乱垛、庭院杂乱无章等突出问题。围绕“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街道先后危房改造140余户,仅范胡村就有60户危房进行了改造。街道还对4个省定贫困村主次道路进行硬化,先后硬化大小道路近50公里。三是突出示范带动,街道重点抓好范胡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沿村庄道路修建花园栅栏2200米,制作文化宣传墙2000多平方米,新安装太阳能路灯80多盏,在新修道路两旁新栽植绿化树10000多棵,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体现生态美、主体美,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雏形初现。四是突出长效机制,街道每年均列支专项资金,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整合项目资金,今年以来已整合投入各项资金100多万元,健全农村卫生保洁维护制度,配备保洁人员,落实好保洁经费。目前,各村都建立了自己的保洁队伍,配备保洁人员60多人,人均工资600元左右。目前,古塔街道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群众“精”“气”“神”明显提升。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思路是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政治保障,围绕“一个中心”,打造“一个团队”,铺开“三个战场”,着力打造大美古塔、实力古塔。”提起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古塔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惠杰信心满满地说。

 xuel1810228.jpg

整洁的农村住宅小区。

 xuel1810229.jpg

古塔农村幼儿园。

 xuel1810230.jpg

屈庄村扶贫车间。

 xuel1810238.jpg

南护城河大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1027/5005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