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计·健康健康养生 逾五成心梗发生前有预警
逾五成心梗发生前有预警
10月11日,中南财经大学35岁的赵艳云老师在听课时猝死,校方介绍他平时是位运动达人,身体素质很好。一般认为,猝死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为何平时看起来健康的人也会猝死?猝死给人的感觉是突发、迅速、无法预测,但专家指出,其实所有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所有的心梗都是潜伏已久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说,猝死是有原因的,可分为内因、外因。这些诱因是长期形成的,说它“蓄谋已久”并非没根据。
在对大量临床病例的分析中,医生们发现,看似健康的人发生猝死,跟外因——不良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常见的主要不良生活方式如:①锻炼和睡眠不足、体质下降、过度劳累、精神过度紧张,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②烟酒过度。喝酒过度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血管问题;吸烟已证实对心血管有明显的损伤。③长期熬夜容易引发心肌梗塞、心脏病发生。
曾育辉说,不少发生意外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了解,其实还有未发现的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等,但因没做规律体检未能及早发现,它们都易导致心绞痛、心梗。有“三高”、心脑血管病或肥胖等基础病的老人,“内因”十分明确,只要重视治疗、控制病情,风险反而可能下降。而平素健康的人总觉得自己身体好,易忽视潜在的健康问题。
过半心梗两周前有先兆
不过,猝死也不是完全猝不及防、没有前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教授陈晓辉指出,有半数以上的猝死在发病前两周会出现明确的表现,患者会自觉身体和心理负荷过重,通常会表现为胸闷、胸痛,一过性意识丧失、晕厥;情绪焦虑、失眠;外界诱因导致的不能入睡;生活方式诱因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等。如出现这些不适,就应积极干预。出现长时间的胸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症状时,应马上就医,以免发生心脏骤停。
“大多数猝死在发生前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这些症状大多隐匿且看似与心脏无关。”曾育辉说,很多人只在出现心绞痛时才引起重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他提醒,很多心脏病发病的症状是一种“窒息感”,甚至是“濒死感”,这种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短的只有十几分钟,易被人们忽视,以为“只是一时不舒服”。
预防猝死,建议控好三高
预防猝死,最好的办法是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加强锻炼;另外,要懂得识别压力,释放压力,防止过度劳累。有血脂不正常、高血压及冠心病、糖尿病家族遗传史等人群要定期做相关筛查,有发病史的人群则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好病情。
(据《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ly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1029/5005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