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正阳县 扶贫路上的母女排头兵
扶贫路上的母女排头兵
□全媒体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高万宝文/图
施永红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
在正阳县脱贫攻坚战线,有对出了名的扶贫“母女兵”——施永红、施晓玉。58岁的施永红和27岁的施晓玉分别为正阳县铜钟镇土桥村文书和铜钟村扶贫专干。她们母女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扶贫成了她们的“头等大事”,在扶贫路上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母亲:扶贫百事通
11月5日晚上7时30分,吃过晚饭的施永红拿着手电筒到70岁的贫困户杨志芳家看望。天冷了,政府为杨志芳改造的房屋还未完工,她特意叮嘱老人注意安全,并打电话联系上级部门要加快施工进度。当听到还有一周新房就能建成时,施永红悬着的心落地了。
在施永红的努力下,老人的孩子们每月主动为老人缴纳赡养费,让老人安享晚年。
施永红是全镇出了名的扶贫通,她对全村70户贫困户的情况全部烂熟于胸。走访、排查、慰问,有什么扶贫政策没有享受到,问一下施永红便知道了。
土桥村71岁的王景玉老人身患慢性病,施永红主动为他讲政策,帮他办理报销手续。施永红的话,大家最相信。
女儿:请缨当专干
女儿施晓玉2012年嫁到铜钟村,令施永红没想到的是,女儿去年主动请缨应聘村里的扶贫专干。她清楚女儿的脾气,沉默了许久郑重地说:“你如果当扶贫干部,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真正沉下去为贫困户做实事。”
施永红深知在脱贫一线的苦与累,内心深处并不想让女儿去干。但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位母亲,她要支持女儿参与脱贫攻坚。
打虎亲兄弟,上阵“母女兵”。从此,施永红除了忙自己的脱贫工作外,又多了一份职责,那就是做女儿的“导师”。刚开始工作的施晓玉尽管做足了思想准备,却没想到进村后面对繁重的工作大脑一片空白,用她的话说:“我们村有4000多人,56户贫困户,要干的工作太多了,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这时,施永红的电话打来了,帮她分析村情、厘清思路、制订措施。在母亲的指点下,施晓玉慢慢摸出了门路,先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充分掌握贫困实情,再结合实际制订精准脱贫措施。
由于工作出色,群众很拥护她,在今年的村委换届选举中,施晓玉如愿当选村干部,由编外成了“正规军”,她工作也更努力了。她是个电脑通,电子报表她全包了,苦活、累活也抢着干。
母女:扶贫路上携手同行
身处脱贫一线的施永红心中最亏欠的是家人。在外工作的儿子回家结婚时,她还在镇里填扶贫报表,一边忙着儿子的婚礼,一边干着扶贫工作。儿子结婚一年多了,她只去看了一次,还是趁十一假期。
在村里,贫困户都把她们母女当作家人。
脱贫攻坚“母女兵”,勠力同心战贫困。如今就算有时间回家团聚,施永红、施晓玉母女也是在一起探讨如何报表、研究怎样脱贫,家人都说她们母女志同道合。为扶贫她们动了真感情,工作给她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
责任编辑:yjh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8/1109/5023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