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回望乡村 烟 民

烟 民

□王太广

近日,我随市领导到驻马店卷烟厂调研。在烟厂的陈列室里,我看到了从1949年建厂以来所有生产过的产品商标,我不由想起了烟民们的一些往事。

我对烟民的最初记忆,是我所见到的庄稼汉子大都吸烟。父亲曾给我出过一则谜语:“生的不能吃,熟的不能吃,一边烧着一边吃。”我猜不到,硬要父亲说出谜底,才知道是“吸烟”。那时的盒装卷烟较少,记得有“春耕”、“支农”、“红花”等牌子,虽然只要几分钱一盒,但庄稼人舍不得抽,只用于招待客人。他们抽的大都是自家种的旱烟。旱烟劲大,不抽烟的人闻到烟雾就会被一股辛辣味呛得咳嗽。有的烟民随身带一个荷包,里面装着切好的烟丝和一摞裁好的三指宽的书报纸。烟瘾来了,就卷一个喇叭筒,用口水将喇叭筒粘牢,叼在嘴角上,划一根火柴点着,一吸一吐,一股浓浓的烟雾便弥漫开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烟民们慢慢开始抽盒装烟了。香烟成了每家每户的必备品。无论到家串门的,还是来了客人,第一件事就是让烟。如果在外边工作或军人探家,总忘不了给老少爷儿们带些香烟。如果男子汉相聚,会吸烟的人便给在场的所有人让烟。如果有人让烟,即使不会吸烟的人也得接,如果不接,就是不给让烟人面子。所以,那些不会吸烟的人就这样学会了,手指慢慢地熏黄了……烟民的队伍就这样不断地发展壮大。

父亲的烟袋锅虽小,但作用不小。有一年,我们生产队的一名妇女患了“蛇蛋疮”,去了几家医院都没有治好,后来听说用烟油可以辅助治疗“蛇蛋疮”。为了让那名妇女早日脱离病痛的折磨,父亲和几个有烟袋锅的汉子没早没晚地抽烟,为那名妇女聚集烟油。没几天工夫,那名妇女的“蛇蛋疮”竟奇迹般地好了。

父亲的烟瘾大,他把吸烟当作一种享受。看着父亲手里夹着烟、眯缝着眼,吞云吐雾,很惬意的神情,我猜想这一定是他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

1980年我考入驻马店师范学校后,尽管生活费、助学金不多,但还是省吃俭用,第一次回家时毫不犹豫地为父亲买了条金菊牌香烟。当我把香烟拿给父亲时,父亲却说:“不吸了!”我感到很奇怪。父亲这么大的烟瘾,怎么说戒就戒了呢?母亲告诉我,父亲得了一种叫“副鼻窦癌”的病,医生说让他戒烟,他就不吸了。我深深地理解一个老烟民为了求生的痛苦心情。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501/5271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