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回望乡村 火 车

火 车

□王太广近日,看到《天中晚报》刊发的“石武高铁驻马店段6月将联调联试,通车后,驻马店到郑州只需40分钟,郑州至武汉或年底前通车”的消息后,我非常兴奋。在为我国铁路运输事业迅速发展感到骄傲的同时,我想起了自己与火车的不解之缘。我小时候看电影,不仅对《铁道卫士》、《铁道游击队》、《火车司机的儿子》里面的人物印象深刻,而且对火车的气势、威力、用途羡慕不已,总想着啥时候能见见真的火车。机会终于来了。我听说父亲要去驻马店拉煤,就缠着父亲去看火车。父亲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他严肃地对我说:“出公差怎能带小孩,不中!”我委屈地趴到娘的怀里哭了起来。娘知道爹的脾气,便对我说:“乖,别哭!好好读书,等你长大了别说看火车,还能经常坐火车哩!”没过多久,我和小伙伴趁大人们不注意,偷偷爬到公社的拖拉机上,旷课跑到驻马店玩。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亲眼看看火车。我记得过了东风街、沿着共和街,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到了铁路闸道口,正巧栏杆下落,我听到火车头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吼声。很快,一列火车由北至南呼啸而过,一节连一节的车厢从眼前驶过,要么封闭着,要么载有木材等物品,浅一点的车厢载满了煤。火车过去后,道口工迅速将栏杆掀起,两边的车辆和行人鱼贯而过。因为我们是专门来看火车的,到了西侧就停下来等。没多久,道口工就吹起口哨。只见他把小旗一摆,接着就把栏杆放了下来。这是一列由南至北的客车,车身是绿色的。透过火车车厢的玻璃窗,能隐约看到车上旅客的身影。就这样,我们一直站在那里观看南来北往的火车,一直到下午,我们竟然不觉累,也不觉得饿。回到家里,我挨了父亲一顿打。到了1974年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和母亲一起乘火车到漯河看二姨。当我们拼命挤上火车后,发现车厢内拥挤不堪,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火车喘着粗气在铁轨上缓缓爬行时,我居然傻傻地断定,是因为火车上的人太多才导致火车跑不快的。为了省钱,我们买的是站票,又加上是趟慢车,逢站必停,就这样我一直挤在人群中。天黑时,我们才到漯河站。下车后,借着微弱的灯光,我发现我们乘坐的是一列绿皮列车。那一刻,我忽然想起儿时旷课看火车、挨揍的情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到郑州上大学,乘火车的机会多了。尽管从郑州到驻马店的火车票仅4.6元,但往返次数多了,我也负担不起。于是在有经验同学的教唆和影响下,我学会了逃票。逃票是有窍门的,不然会被抓到。如果被抓到,不仅要补票,还会被罚款。虽然现在我不需要逃票了,可在当时,如果能节省一角钱就能买一个素菜,节省三角钱就能买一个荤菜,节省4.6元钱就能买几本书或买件衣服,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穷学生怎么会不犯点小错误呢?现在,每每想起逃票的经历,我的心里不免有些惭愧和内疚。为了弥补心灵上的过错,现在我每次出门总是选择乘坐火车。从蒸汽机火车、内燃机车到电气化车、动车,我都坐过。从站票、硬座票到硬卧票、软卧票,我都买过。我不仅不逃票,而且提前预订车票,老老实实买票,自觉遵守旅客规则,这也算是对火车的感情,以及对我国铁路事业的一种支持吧。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501/5271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