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三农科技推广 玉米精播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精播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王成业

  一、精播技术要点

  1.种子处理。首先,要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其次,要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2.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均匀。播前备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在黄淮夏种和套种夏玉米区,麦收后常出现季节性的干旱而使玉米播种时墒情恶化,因此生产上常用浇麦黄水来补充底墒。

  3.合理密植,确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如土壤肥力高、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方法:用种量(公斤)=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应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4.注意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以糯玉米5cm~6cm、甜玉米3cm为宜。墒情较好的黏土地适当浅播,以4cm~5cm为宜。疏松的沙质土壤适当深播,以6cm~8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5.严格种肥异位。玉米种肥同播技术不仅能增加产量,而且减少了肥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已经广泛被农民所接受。但是,要注意种肥异位,即要保证种肥间隔8cm~10cm,种子深度3cm~5cm,肥料深度10cm左右。 

  二、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1.查苗、补苗。夏玉米播种后应及时查苗、补苗。补种的种子应先进行浸种催芽,以促其早出苗。如果补种的玉米赶不上原先播种长出的幼苗时,可采用移苗补栽的办法。移栽时间应在下午或阴天,最好是带土移栽,以利返苗,提高成活率。

  2.间苗、定苗。间苗、定苗工作一般在3~4叶期进行,由于玉米在3叶期前后正处在“断奶期”,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如果幼苗期植株过分拥挤,株间根系交错,会出现争水争肥的现象。据试验,夏玉米在6~9叶期定苗,比3~5叶期定苗每亩减产14%~27%,因此间苗、定苗工作应及早进行。间苗、定苗的时间应在晴天下午,那些病苗、虫咬苗及发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较易萎蔫,便于识别淘汰。

  3.化学除草。玉米播后化学除草一般分为苗前封闭和苗后除草两类。目前,由于我市夏玉米都是贴茬播种,所以基本上采用苗后喷施除草剂进行除草。因此,苗后除草在选好药剂的同时,还要注意喷药时间、喷药方法。另外,注意看草大小和玉米苗大小施药,提高施药效果,避免产生药害。

  4.蹲苗促壮。蹲苗应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套种玉米播种生长条件较差,一般不宜蹲苗。

  5.防治虫害。玉米苗期害虫种类较多,尤其是夏玉米。目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蓟马、棉铃虫、灯蛾、麦秆蝇等,应及时做好虫情测报工作,发现害虫及时防治。需要强调的是,近些年,我市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种病害危害大,严重时会造成绝收,其主要是由蓟马和灰飞虱害虫传播。如果播种地块上有此病害发生,一定要注意防治。具体防治方法:在玉米苗3叶期时喷施吡虫啉或毒死蜱或甲维盐等杀虫剂一次,间隔7天再喷一次。③

   (作者系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驻马店综合试验站站长)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516/5291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