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果桑情
果桑情
□朱国喜
欲叙采桑之事,必先谈与赫建超的果桑之情。建超在财政局工作,厚道的他对果桑种植颇有研究,通过坚持不懈地育苗推广,带领周边群众脱了贫、致了富,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人们誉为“果桑大王”。近几年,每逢春末夏初,他都主动发出邀请,组织文友诗友到果桑园采风,大家对他和他的果桑事业了解得越来越多。
那天上午,天空洒下细雨,空气略显湿润,清新凉爽。我们二十余人来到位于确山县城金城大道中段的“红果桑园合作社”。大家说说笑笑,向园主人陈红要了篮子,隐身于果桑林中摘起桑葚来。
记得第一次到陈红的果桑园采风,文友们兴趣盎然,帮她出主意、想办法,希望为她起个颇具吸引力的名字,以便她的果桑事业做大做强。大家最后一致赞成用“红嫂”为她的果桑命名,“红”既是园主人的名字,又能体现果桑的色彩,还寓意着果桑事业红红火火;“嫂”指已婚女性,与陈红的身份切合。可惜的是,大家的努力付之东流,“红嫂”早已被人注册了。无奈,陈红选择“红果桑园”这个名字。也罢,名字只是个符号而已,关键在于“红嫂”人好,有做生意的头脑。
进入桑园,大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想不到,红嫂的果桑结得又大又密,一棵棵从根到梢,全是一簇一簇的肥桑葚,绿的、红的、紫的,压得桑枝低垂到地面。据文友讲,今年是水果丰收年,桃杏李梨比往年都结得密,石榴花也格外红艳。
轻轻地,把拇指与食指并拢,掐掉一粒又肥又大、乌紫发亮的果桑丢进嘴里,清凉的感觉顿时弥漫舌面。牙齿轻轻一咬,一股甜甜的果汁在口腔里流动,那甜滋滋的味道漫过舌尖,滑过咽喉,直透五脏六腑。
建超说:“果桑的果实要经过三色变化,由绿转红,再由红变紫,直至深紫,才算真正成熟。果桑变紫的时候,果实迅速变肥变大,这段时间叫‘膨果期’。桑葚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果酸,生津消食,美容养颜,还可以降‘三高’,对失眠和神经衰弱都有很好的辅助疗效。新鲜的桑果最好吃,吃不完可以冷冻储藏,也可以晒制成果干,经过包装远销国外。桑树浑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也可以裹鸡蛋炒菜,更可以制成桑叶茶。实践证明,长饮桑叶茶,对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建超不愧是“果桑大王”,对桑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
有位女诗友采了一把肥嫩桑叶,准备回去后裹鸡蛋炒制一盘美味。去年,她就试验过,后来还把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写进诗词引诱我们,把照片晒到朋友圈,着实让诗友们垂涎欲滴,羡慕了好一阵子。吟诗作赋的淑女能吃出这样的水平,令人佩服。
走出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桑园,诗友们满脸喜悦,指尖和嘴唇染成紫色。建超说,掐两粒青果桑,揉碎了涂在指尖上,很容易洗去。我照着一试,果然灵验。这正应了一句俗话“解铃还须系铃人”。果然,生活处处有学问,实践出真知。
临别,文友们的笑声荡漾在碧绿的桑田上,我的眼前浮现出采桑女秦罗敷采桑时智斗使君的画面。
责任编辑:天中晚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524/5303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