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王霞:弃高薪返乡尽孝带民富

王霞:弃高薪返乡尽孝带民富

王霞在给婆婆梳头。

不久前,新蔡县练村镇甘湾村村委委员王霞被评为“天中最美母亲”,颁奖词中这样写道:曾经的外企白领,却甘愿当“四不要的傻媳妇”;千里迢迢下嫁,为了赴一个大爱的约定。家中你孝敬着八旬老人,创业你做得水起风声。洪河岸边划动着勤劳的船桨,古吕大地开创致富的征程。

王霞的老家是山东省诸城市,她大学毕业后嫁到驻马店市新蔡县练村镇,从“百强县”嫁到“贫困县中的贫困村”,从小洋楼搬到了土泥房。她从山东嫁到丈夫家时,不要彩礼、不要钻戒、不摆酒席,结婚的成本只是花25元钱领了一张结婚证。为照顾婆家几位多病的老人,王霞放弃北京高薪工作,和丈夫回乡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从城市白领变成了养猪能手。为给老人们减轻病痛,王霞跑医院、翻医书,自学刮痧拔罐,考取了高级营养师证书。她不仅把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红火,而且帮助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王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文明新风,也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积极贡献力量。

2019年1月,王霞被评为第三届“河南省乡村好媳妇”,2019年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文/图

 新时代好媳妇 文明婚礼践行新风尚 

王霞的老家在山东省诸城市,与所有女孩一样,王霞梦想着大学毕业后考个公务员或者做个白领,有一份体面轻松的工作,找一个条件好的对象。而对于家中唯一的女孩,家境很好的老王家的择婿标准自然也很苛刻。

大学时期,王霞在一次同学组织的联谊活动中,遇到了一个在异地上大学名叫马飞的新蔡县农村小伙子。在电脑、QQ普及的电子信息时代,马飞却坚持把一封一封文采飞扬、字体端正的手写信寄给她。王霞坚信,字如其人。问及马飞的家庭,他坦诚地对王霞说:“我家啥都没有,就地多。你喜欢吃啥,我给你种。”

王霞第一次来练村镇甘湾村婆婆家,看到的是泥巴墙,没有玻璃的木头窗框,黑乎乎的柴火大灶台,还有嘎吱嘎吱作响的压水井,这一切仿佛是老电影中的镜头。但是婆家的贫困并没有吓倒她,第二天,她早早起床,围着柴火锅转了两圈,学着做了第一顿饭。

因为心疼女儿,王霞的父亲坚决反对她远嫁穷乡僻壤的外省农村,她的坚持换来了父亲两年的冷漠。在丢给她户口本的时候,父亲无奈地说了一句:“你自己选的路,自己要坚持走下去。”于是,王霞就从诸城市嫁到新蔡县,从“百强县”嫁到“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从城市小洋楼搬到了乡村土泥房。

在两人张罗婚事期间,按照乡里的习俗,马飞的父母带着礼金到王霞家正式提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飞流露出的是对王霞家良好家风的赞赏:“我媳妇他们一家人特别好,我父母一说明来意,岳父他们一家就痛快地说,只盼着孩子们婚后过得好,你们家也不宽裕,彩礼钱就不要了。”

就这样,没要彩礼,也没摆酒席。后来,马飞和王霞结婚,王霞拒绝马飞给她买戒指和首饰。不仅如此,王霞还专门给一辈子没有戴过首饰的婆婆买了一副金耳环,让老人开心不已。

最后,王霞和马飞花25元钱,去领了结婚证,这就是王霞结婚的全部成本。女方家没有要彩礼钱、没有要婚戒、没有摆酒席,这样的“三不”婚礼既让甘湾村村民议论纷纷,也让人羡慕不已,大家纷纷恭喜马飞找了个好媳妇。沉浸在幸福中的夫妻俩还不知道自己成了名人,别人询问时也觉得这没有什么。

 孝顺好媳妇 放弃高薪回乡照顾病重老人 

婚后,王霞与马飞在北京努力打拼,他们不仅要攒钱买新房,还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每月固定给父母汇完钱,除去房租、水电费,两人已所剩无几。短短3年,两人全款买了房子。

经过几年的努力奋斗,王霞和丈夫终于在北京站稳了脚跟。2014年,她还通过国内一家一流玩具公司的面试,成为一名企业培训讲师。

2014年底,姥爷病危。同时,婆婆、公公一身病痛,还有年迈的姥姥和瘫痪在床的奶奶。虽然在北京的收入很可观,但在王霞心里“孝字比天大”。在公司要为她升职加薪之时,她毅然递交了辞职信,随丈夫回家照顾病重的老人。在王霞夫妻的精心照料下,姥爷出院了,但胆被切除、肝也被切除一半,医生在饮食上有很多特定的要求。王霞在做饭时就严格按照要求来做,有时还专门为姥爷“开小灶”,为更好地照料老人她还专门考取了高级营养师证。

王霞姥爷说:“要不是小霞,我坟上的草该长可长了!”他告诉记者,2015年那一次他病得很重,医院都说没法再治了,就让抬回了老家。善良的王霞彻夜守在他的病床边,隔一段时间用小勺一点儿一点儿地喂他吃一次流食,硬把他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2016年,姥爷的小腿部位溃烂,深可见骨。在带着老人寻医问药的同时,为了减轻姥爷的病痛,王霞跑到医院、按摩店,一遍遍偷学技术,翻遍很多医书,终于学会了刮痧、拔罐、艾灸,讲起中医来头头是道。为了学习梅花针,她对着医学书一遍遍拿自己的腿扎,两条腿经常是木的。丈夫看着心疼,她却说:“长时间吃药对肝脏更是一种负担,只有按摩、疏通经络是没有副作用的。”通过近一年的中医理疗,让姥爷的腿完全恢复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王霞家这座老宅院是一个大院、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在王霞嫁过来的时候,在分配家中的住房时,老人想让小两口结婚后住在正房。但王霞说:“正房朝阳、暖和,应该让老人住,我们住偏房。”担心老人受凉,她还专门为几位老人安装了两台空调。

家里老人时常有病痛,每每送老人去医院总是找不到车。当王霞把买车的想法告诉婆婆时,穷了一辈子的婆婆以为她开玩笑。直到车子开到家门口,婆婆围着车子转了好几圈。车子开回来后,她带着没有出过远门的姥姥到县城转了一圈。姥爷有个心愿,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看看毛主席纪念堂。当时家里经济困难,为了节省钱,王霞就买了一张飞机票让老人坐飞机去,她们夫妻俩则提前一天坐火车到飞机场接着老人去旅游参观。

“孝道”是无声的传承。让王霞欣慰的是,她6岁的儿子现在每餐第一碗饭,都会先递给家中的老人。

实干好媳妇 投身乡村振兴大潮 

在新蔡县的脱贫攻坚战役中,甘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霞也没有闲着,积极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潮,立志要让自己生活的农村变得更好。

2015年,王霞和丈夫成立了甘湾第一个农民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中文专业毕业的王霞从零开始,刻苦学习和实践,学会很多养猪技术,很快成为行家里手。

猪场一直没有三相电,粉碎饲料几乎全靠王霞手工操作,常常累得胳膊抬不起来。200头生猪嗷嗷待食,其中50头即将生产的母猪需要精心饲养,最多的一次是一头母猪产了20余头小猪仔,再加上防疫防病,她忙得不可开交……

有天夜里,大雨滂沱,同村徐老三家的猪高烧不退,临产母猪最怕高烧,一旦治疗不及时将造成母猪流产。当时下着大雨,村路泥泞,兽医都不肯前去医治。徐老三只好半夜去找王霞。王霞二话没说,带着针剂,穿着拖鞋就往徐老三家跑。徐老三家的猪娃保住了,王霞自己却因为淋雨大病一场。

王霞家门前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那边就是她的养猪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着这样的生态理念,她投入大量资金对猪场做了环保处理,她还将猪粪收集起来进行发酵、晾晒并做成有机肥,供十里八乡的乡邻发展蔬菜种植。

但受大环境影响,2018年,生猪、仔猪销售受挫,猪场非但没有盈利,还赔进去不少。一家人都愁眉苦脸想放弃时,王霞挽了挽袖子说:“再苦的日子都能过去,愁啥?接着干!”一家人在王霞乐观精神的感染下,鼓足了精神,终于熬过低谷期。天道酬勤,王霞和家人用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在镇上盖了新房,本想让老人们享享福,但因老人们难舍老屋而作罢,王霞夫妻俩一直陪着老人住在老宅院里。

在自己家的日子慢慢步入正轨、越过越红火的时候,王霞并没有忘记同村那些家庭情况较为困难的乡亲们。周庄的杨老汉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政府资助的一头母猪。由于不懂技术,母猪喂养多时仍旧不能繁殖。王霞听说之后,多次到他家进行指导,并且免费给他送兽药、送饲料、帮助治疗。不久后,他的母猪一窝生了14个猪仔,杨老汉带着一箱方便面到猪场感谢她。王霞与丈夫商量后,第二天便带着那箱子方便面,又在猪场里挑了两头最好的母猪免费送到杨老汉家中。现在,杨老汉家的猪仔每年都能带来两万元收入。

不仅如此,村里的贫困户谁家需要农家肥随时可以到王霞家拉,她一分钱不要。一到秋收,王霞还高价收购贫困户种的玉米等农作物。闲暇时间,王霞就帮助贫困户在网上售卖粉条等。

脱贫攻坚成效好,乡村振兴向前行。甘湾村的水清了、路通了,贫困村也要变富裕了。这时,王霞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在村支书和家人的支持下,她成了村里的信息员。

走访入户、料理猪场、照顾家人……村委到家、家到猪场,三点一线的距离,每日王霞用脚丈量无数次,作难时流下的眼泪只有路边的野草知道。而在家人面前,她总是一副精神抖擞、忙忙碌碌的模样。

2018年6月,甘湾村进行换届选举,王霞毫无争议地当选为甘湾村委会委员,这个外地媳妇完全融入了甘湾,和村民一道开创甜蜜幸福的生活,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彩。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606/5324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