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乡土文化回望乡村 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

◎王太广

我从小就听人们讲过私塾先生孔繁益的故事。孔繁益7岁在本村私塾学堂里上学。他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读起,之后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他自幼聪明,勤奋好学,颇受老师青睐。辛亥革命后,取消了科举考试,孔繁益只好在孔庄利用自家的堂屋做教室,当起了私塾先生。

孔繁益身材瘦高,皮肤黝黑,目光炯炯有神。他经常穿一件深蓝色长衫,头上戴一顶黑色绒帽,很少有笑容,给人一种威严的印象。他不苟言笑,处处都严守“为人师表”的古训,行为端庄严谨,不吸烟、不喝酒,很少到四邻家闲串。偶尔出来也是目不斜视,迈着不紧不慢的八字步。乡亲们都说:“看人家这样子,就是个有学问的人。”

孔繁益是一位严师,尤其是对教学管理格外严格。他能把学生训得个个都严守规矩,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进学堂就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半天不动弹。

孔繁益平时主要教写诗文、写大字和打算盘。他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百家姓》时,就端坐在前排的座位上,注视着学生的一举一动。如果哪个学生搞小动作或是想打瞌睡,他就会立刻走到学生的身边,没等学生愣过神来,戒尺就打了下来。直到被打的那位学生立马坐端正了,大声朗读课文后,他才慢慢地离开。

孔繁益对学生学习上虽然管得严,在生活上却很关心,他发现谁的衣裳烂了就亲自动手缝;谁带的饭不够吃,就想办法调剂;谁的家人受欺负了,他嫉恶如仇,总爱帮着去讨个说法。

孔繁益的毛笔字写得好,在十里八村很有名。每年春节,找他写春联的人很多,他从不拒绝,所写的内容都是根据来人的家庭情况和从事的职业来写,内容贴切、字体耐看。他写好春联后,用细麻绳系好,等人来取。

为了让学生写好毛笔字,他非常严格,学生写大字时,他总是背着手,握着戒尺穿行在桌凳之间。如果谁的头歪了、身子斜了,他上去就是一戒尺。头歪打头、腰扭打腰,有时还冷不防从学生身后把手伸过去,猛劲拔学生手中握的毛笔。因为他要求写字时,握笔要紧,写字要用力,如果他把哪位学生手中的毛笔拔出来了,不用说话,学生就会自动伸出被毛笔墨汁染黑的手掌,任由孔繁益用戒尺敲打。连着三戒尺下去,学生的手掌就会像发面馍一样肿起来。有人说,凡是经孔繁益教出来的学生,毛笔字都写得漂亮、规正,像字帖里的字一样。

孔繁益教书严,在当时的汝南县一带闻名遐迩。因为人们都知道“严师出高徒”,所以好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孔繁益那里,不少学生在他的教育下学业有成。

一个冬天,孔繁益突然被抓走杀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给他定的罪名是“共党分子”。乡亲们私下里摇头叹息说:“这么好的私塾先生,真可惜了!”③3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704/5360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