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我的人生导师

我的人生导师

□梁小彩 

2012年正月二十,父亲突发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失亲的痛好似压在心头的一块寒冰,我不敢念及,却又无法忘记。近来心绪稍有平复,我就写一写我的父亲。

父亲出身贫苦。我的祖母共生育了13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4人。1933年,48岁的祖母生下了我的父亲。家里穷得找不到一个柔软的布片,祖母就用破麻袋片包裹了父亲。

贫寒的家境,磨练了父亲坚强的意志。那时我们家没有地,给一刘姓财主家当佃户。年幼的父亲给刘家放羊,闲暇时看刘家掌柜打算盘。父亲勤快、聪慧,深得掌柜的喜爱,他教会了父亲打算盘。我的二姑容貌姣好,嫁了家境殷实的人家。姑父是私塾先生,父亲跟着姑父上了私学。

解放后,13岁的父亲考上了上蔡联中(现在的上蔡一中)。父亲品学兼优,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毛笔字,因会打算盘,兼任学校大伙事务长。毕业时,他和同族的五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空军学校。体检完毕,老祖母哭天抢地,寻死觅活,舍不得她的儿子离开她。后来,五叔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而父亲壮志未酬,抱憾终生。

父亲为人真诚、热情,乐善好施。在我们村,父亲在外工作,是个体面人,因此,同族或左邻右舍谁家有了难事、纠纷总会找父亲。而父亲总是有求必应,乐管这些“闲事”。

在县农业银行负责信贷工作时,父亲下村入户摸底,把扶贫资金发放到最需要的农户手中,并为他们担保。贷款到期他们还不起,父亲垫支是常有的事。

父亲激励我们上进。上小学时我有一次偷懒不做作业,父亲用绳子打得我满地打滚。“谦卑做人,踏实做事”“人不可有傲气,但要有傲骨”……父亲常用这些话语告诫我们。1989年父亲送我上师范的路上,叮嘱我,与同学相处要学会吃亏,和人一块吃饭不能等人家付钱,要先付钱。我至今还有抢先付账的习惯。

我成家立业后,父亲仍是我的人生导师。

记得一年寒假,我家的案板有点儿凹心,恰好遇到有一个刨案板的。他先和我讲好价钱,修理费30元。他不专业,刨子也不锋利,修理过后案板更凹凸不平,对门邻家大嫂一看,说:“就你这活儿,咋值30元?买个才多少钱?”我这才意识到被坑,只愿付他20元。

扯皮声惊动了父亲,父亲看了看案板,瞪了我一眼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掏钱!”父亲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我为人师表,怎能和手艺人斤斤计较呢?

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他身体力行,潜移默化教给了儿女最朴素的做人道理。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705/5363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