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杨小云:31年呵护特殊家庭诠释人间孝和爱

杨小云:31年呵护特殊家庭诠释人间孝和爱

通讯员李寅清

“只要半天听不到媳妇说话,看不到媳妇的影子,我心里就有些牵挂。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每次提起儿媳妇小云,今年83岁的年叶总是开心地合不拢嘴。

杨小云,1965年4月出生,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31个春秋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自从走进这个村、走进这个家,她用吃苦耐劳和孝道努力尽好一名妻子、媳妇和母亲的责任,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杨小云出生在平舆县阳城镇徐洼村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父母老实淳朴、厚道正直。1986年,杨小云嫁入阳城镇孙鲍村委,与肖全保结为夫妻,她嫁到肖家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就不好,仅靠着家里的农田维持度日。杨小云和肖全保结婚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婆婆因病卧床不起,不仅花费了大笔的医药费,而且从此生活难以自理。婆婆是个急性子,一时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常耍性子、发脾气。杨小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婆婆想不开。于是,日夜陪伴婆婆,耐心劝导,对她说:“不管发生啥事咱也要过日子,何况有我在呢,我会伺候你的。”在儿媳的鼓励劝导下,婆婆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自婆婆患病后,杨小云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婆婆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婆婆大小便不方便,杨小云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清洗一次;婆婆洗澡,杨小云要为她备好衣物、洗澡水;婆婆每天晚上需要服药,杨小云就每天晚上定两个闹钟,闹钟一响就准时给婆婆喂药,从未间断。杨小云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她的感染下,他们都十分尊重孝敬奶奶。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在杨小云的家中,还有两位成员。肖起名是公公肖新名的三弟,今年78岁,偏瘫近10年,因家境贫寒,一直未成婚,平日里和杨小云一家住在一起,杨小云伺候他像对待公公一样。肖永军是丈夫肖保全的弟弟,今年46岁,天生残疾,不能说话,杨小云对他就像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肖结实是公公肖新名的二弟,因为疾病瘫痪在床,平日里,勤劳的杨小云总是每天早上6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二叔家把二叔的房间打扫一遍。每顿饭第一碗必然是端给二叔吃,从没有因为忙碌或者疏忽让二叔吃过一顿凉饭菜。由于杨小云照顾得好,肖结实过得也很开心。

杨小云艰难地维持着这个拮据的家,村里人看着都非常心疼她,常常有人劝她离开这个家庭,趁年轻考虑改嫁来摆脱现实困难。面对这些“好心人”的规劝,杨小云一笑而过。“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每天看到长辈们开开心心的,我就觉得这一辈子值了。”简单而朴实的一句话,却表达了杨小云太多太多的感情。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多年过去了,杨小云从未叫过一声苦,而公公、婆婆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平日里,为了不让老人吃凉饭,她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在她心中,丈夫的父母就是她的父母,照顾公婆就是她的责任。公公逢人便说:“小云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2006年,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时缓过不来,杨小云对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体贴入微了。就这样,肖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里人提到杨小云都会竖起大拇指:“不是闺女胜似亲闺女。”

日夜操劳的杨小云因为多年的劳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2014年1月,杨小云在医院接受了手术,术后医生嘱咐一定要休息一个月以上才可以下床。然而杨小云放心不下一大家人,术后的第三天就不顾医生的阻拦出院了。

杨小云用31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爱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纯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她的事迹在周边村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0924/5486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