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阳文化 > 中国·上蔡第十七届重阳文化节侧记

中国·上蔡第十七届重阳文化节侧记

“我们的节日”

——中国·上蔡第十七届重阳文化节侧记

孝心模范及孝道家庭代表。

为老人献花。

现场气氛热烈。

激情高歌。

精彩的演出。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景中原/文 王建成/图

中国·上蔡第十七届重阳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成为尊老敬老的福地。中国好人、道德模范身披绶带为孝心模范颁奖。

孝善美德接力传承

在开幕式上,观众们手拿红旗不停挥舞,现场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9名90岁以上的老人身着节日的盛装,端坐在贵宾席最前方,在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献鲜花表达祝福之后,有关领导为他们颁发了长寿金。与往年一样,全县所有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领有政府颁发的高龄补贴。

在开幕式上的表彰环节,东洪镇张榆村的刘慧芳、卧龙街道麦仁社区的于金科等10名孝心模范,党店镇大代村的付小井家庭、蔡沟镇孔庄村的刘军家庭等10个孝道家庭,分别由胡润慈善榜“河南首善”朱新红、“中国好人”陈纪青和“中华孝心敬老楷模”刘黑、“中国好人”刘续攀等道德模范颁奖。模范接力模范,孝道传承孝道,两轮颁奖引起现场雷鸣般的掌声,建好孝道家庭、当好孝心模范成为观众的普遍心声。

开幕式上还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开场舞《中华孝道》气贯长虹,为整个开幕式定下了孝善的总基调,情景剧《上蔡久久,情系重阳》、歌曲《我爱你中国》、武术《少年中国说》、歌曲《天耀中华》、朗诵《母亲》、舞蹈《水墨丹青》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诠释了孝善之美、初心之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压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点燃了现场所有观众的热情,大家不约而同起立高声合唱,声音响彻云霄。张松松老师倾情朗诵的《母亲》触动现场观众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很多人噙着泪听完朗诵。来自登封嵩山少林武校的孩子们在舞台一亮相就引来惊叫连连,他们在台上精神抖擞地表演武术,一招一式诠释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

非遗展示大受欢迎

白云翁毛笔、东岸桃核雕花……在中国·上蔡第十七届重阳文化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展吸引了众多居民及嘉宾驻足观看。

在展出现场,白云翁毛笔第18代传承人白留生向嘉宾介绍,他制作的毛笔刚而含蓄,挺拔且润秀。独创的“小大由之”笔品笔锋长2厘米,直径0.4厘米,大可书写对联,小可书写蝇头小字。

苏向东正埋头雕刻桃核,他那一丝不苟的态度吸引了不少人围观。在他面前的台子上各种雕刻好的作品令人大开眼界。菩萨、寿星、鹰头……一枚枚桃核栩栩如生。他告诉记者,其出生于东岸乡大苏村,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制作桃核雕花工艺,是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海龙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是大苏村迄今为止最富创新,也最具魄力的桃核雕花工艺民间艺人。

东岸桃核雕花工艺盛于上蔡县东岸乡柴庄、大苏庄、小苏庄和小袁庄等自然村,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以“扣”业生产为主导,经过加工的桃核扣,形状如桃,用于缝缀扣绳以固定在衣服上。扣子成形后,再在扣面上雕刻图案花纹。花纹多种多样,图案千姿百态,有盘丝、寿星老等,有的还刻上诗词或谜语,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当地特产也纷纷“搬”到现场,东岸黄姜、冬桃以及盆栽灵芝等纷纷亮相。天中书画创作院的张建华也把书画家的作品带到展出现场,一幅幅灵动的字画成为展出现场一道美丽风景,也给重阳节活动带来浓郁文化气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山花鼓戏也在展示区亮相,那高亢的唱腔、一颦一笑刻画的形象非常生动。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011/5507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