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汽车车市行情 汽车业前三季度盈利“降”声多 车企多数业绩下滑

汽车业前三季度盈利“降”声多 车企多数业绩下滑

原标题:汽车业前三季度盈利“降”声多 车企多数业绩下滑

10月下旬以来,车企前三季度财报密集“出炉”,多家车企业绩“降”声一片,而盈利的企业业绩也大多不如上年同期。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9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58022.7亿元,同比下降4.2%;利润总额3734.6亿元,同比下降16.6%。

多数业绩下滑

长安汽车预报显示,前三季度其净亏损在24亿元~28亿元,同比下滑幅度在306.35%~340.74%。一汽轿车公布的业绩预告,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2.36亿元~2.9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35亿元。一汽夏利继续困在亏损中,1月~9月净利润亏损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49亿元。同样备受煎熬的还有众泰汽车和力帆股份。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众泰汽车净亏损额为7.6亿元,同比下滑283.02%;力帆汽车的情况更为不妙,净亏损额约为26.33亿元,同比下滑2064.56%。而通过出售房产来救场的海马汽车,前三季度预计亏损1.64亿元~2.44亿元。

2019年前三季度,东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99.42亿元,同比增长7.57%,但净利润为3.32亿元,同比下滑达19.76%。上汽集团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5853.45亿元,同比减少13.25%,净利润 207.93亿元,同比下降24.86%。广汽集团财报则显示,前三季度营收426.83亿元,同比下降19.19%,净利润63.35亿元,同比下降35.75%。江铃汽车前三季度总营收约为204.08亿元,同比微增1.08%,净利润约为1.58亿元,同比下跌27.93%。北京汽车1月~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1380.30亿元,同比增长14.8%,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下降21.1%。金龙汽车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6.31亿元,同比减少8.41%,净利润7814万元,同比减少9.08%。

业内专家分析称,“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环境不佳”与“国五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切换”是前三季度车企效益走低的普遍原因。另外,当前汽车行业处于转型阶段,自主品牌纷纷加快转型升级而进行资本投入,但从整体市场占有率上还未到其享受相应红利的拐点。

少数车企“飘红”

预报显示,少数车企为车市寒冬带来一丝温暖。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625.7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9.1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4亿元,同比大增507%。与业绩相呼应的是长城汽车的市场表现。前三季度长城汽车旗下四大品牌累计销量为72.4万辆,同比增长7.01%。

同样业绩“预喜”的还有几家商用车公司——中国重汽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92.6亿元,同比下降6.3%,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2%。宇通客车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8.62亿元,同比增长7.68%,净利润13.25亿元,实现10.62%的增长。福田汽车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4.31亿元,同比增长13.93%,净利润2.58亿元,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16.9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38.22亿元,同比增长5.44%;净利润15.74亿元,同比增长3.09%,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

此外,江淮汽车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71.9亿元,同比下降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加154.3%。

波及上下游企业

2018年汽车行业掉头向下以来,对整个市场是沉重一击,多数人信心受挫,与整车关联紧密的上下游企业也陷入困顿。最近,汽车经销行业上市公司也陆续发布最新季报,整体波动趋势与整车企业大体无异。

汽车经销商龙头企业广汇汽车2019年前三季度受毛利率下滑、财务费用增加影响,营收同比略增1.47%,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76%,业绩增速低于预期;国机汽车营收和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幅度分别为8.90%和15.64%。今年上半年,13家上市汽车经销商集团中,仅3家净利润水平高于去年同期,其余企业均有不同程度减少。

据了解,市场持续下探,厂商压力向下游经销商转移,经销商提车任务量增加,库存压力加大,为保证销售任务完成,经销商加大促销力度降价销售是普遍走量手段,市场不景气加上单车利润摊薄甚至亏损销售,造成大多数经销商当前的疲困状态。

除下游企业受影响明显外,整车上游零部件企业的状况也不理想。

截至目前,在已发布季报的汽配上市公司中,仅宁德时代、宁波华翔、岱美股份前三季度净利增长,华域汽车、均胜电子、中鼎股份、万向钱潮、拓普股份、德赛西威、万里扬、四维图新等企业净利润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下滑,其中8家公司净利润降幅呈两位数。东安动力则出现营收与利润成两极分化,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总收入12.68亿元,同比增长33.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87.76%。

汽配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除受整车市场影响外,原材料涨价也造成了成本压力明显增加,摊薄了盈利空间。另据业内人士分析,汽车产业正处技术转型期,零配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投入增加,短期内也对效益造成收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车市仍未走出寒冬,车企淘汰赛正在加剧。(李永钧)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107/5552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