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文化资讯文化风采 邮传图书合作社
邮传图书合作社
这里虽说没有生死搏斗的战斗场面,也没有曲折迷离的故事情节,但它却真实地记载了汝南县最早的共产党员李渭滨热情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动人事迹。
李渭滨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李慕含是晚清秀才,早年病故,母亲多病,家中生活并不富裕。因此,他自幼读书十分刻苦,加之天资聪颖,几年内除了读完老师教过的书外,还读了不少家藏的经、史、子、集,深受老师赞赏。1919年,北京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当时在河南省立汝南中学学习的李渭滨积极响应,带领进步同学上街游行,散发宣传品,张贴标语、漫画,缉查日货,扩大了五四运动在汝南县的影响。中学毕业时,由于他成绩优秀,同时被三个大学录取。他为了寻求真理,就选择了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专修俄语。该校是国民党左派徐谦创办的,鲁迅先生曾在此任教。因此,他还遭到一些右派学生的讥讽,说他是“吃萝卜的”(意思是吃苏俄的津贴卢布),但他毫不动摇。他除了在本校听鲁迅先生讲课外,还经常到北大听李大钊同志演讲“唯物史观研究”“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工人的国际运动”等,很快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192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汝南县最早的一位共产党员。
1924年,李渭滨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他利用暑假回汝南的机会,广结青年学生,宣传马列主义,很快结识了许多在开封、信阳、武汉等地上学的上蔡籍、汝南籍学生田淑民、温其旭、邓立庵、王俊、温仁斋、刘东杰等。他利用在一起聚会的机会,把在北京的所见所闻生动形象地讲给同学们听,如什么是十月革命、列宁是世界上的伟人、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什么等。由于他性格忠厚豪爽、对人和气、知识渊博、口才流利,成了青年的好朋友。
假期是短暂的,怎样才能更好地、经常地交流思想、宣传马列主义呢?在李渭滨的倡导下,1924年7月创办了一个图书合作社。他担任社长,社址就设在他家里。参加合作社的人员大部分是进步学生和老师,有30人。凡入社者每人交社费3元至5元(银圆),用这些钱购买了《京报》《晨报》《向导周报》《中国青年》《共产主义浅说》《语丝》《莽原》《河南少年》等数十种进步书报杂志。这些书报杂志由李渭滨的哥哥李渔滨经管,并建立了借阅登记手续。假期内,由读者到书社借阅,开学后就利用邮传方式互相传寄,所以就取名“邮传图书合作社”。这个书社办得非常活跃,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各界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新的思想使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为中共汝南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摘自《驻马店红色故事选编》)
责任编辑:杨姗姗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122/5574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