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乡情
乡情
□白国喜
38年前,高中毕业的我离开家乡,应征入伍,参加了铁道兵,1984年集体转业,现在是一家央企职工。数十年弹指过去,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到临近花甲,尽管红颜已逝,白发染鬓,但乡音未改,乡情未变,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故乡西平。
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村头那条流淌了数百年的运粮河,曾经的校园以及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那里的一树一木,承载了我儿时的记忆。如今,年迈的母亲尚健在,兄弟们也都各自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工作。每逢节假日,对母亲的思念,对兄弟的期盼,对故土的留恋,成为了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
国庆佳节,因家中侄女出嫁,我收拾行李踏上了归乡的高铁。与以前探亲不同,这次回到村里,有幸看到了同族的叔叔和堂兄堂弟们。多年不见,他们大都年逾古稀,最小的堂弟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个个满脸皱纹,饱经风霜,但久违的乡音和宗亲之情依然如故,没有改变。
印象最深的是村子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村里修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盖上了平房或楼房,自来水、电视宽带通到了每家每户,移动通讯让每个村民都用上了手机,许多家庭都使用了液化气罐,安装了空调,睡上了席梦思床,有的家庭还购买了小汽车,城市用的分类垃圾桶也摆在了村道两旁,年过60的老人还享受了养老补贴,不少人家在县城购买了楼房。村民通过打工经商承包土地等实现了劳动致富,新农村建设帮助村民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和城里的差距越来越小。
和老师同学欢聚一堂,聊高中时光,聊工作生活,聊彼此现状,谈笑风生,无拘无束。历史老师赵明运今年已81岁高龄,精神矍铄,声音洪亮,思维清晰,步履稳健。体育老师夏富海当年高大帅气,现在也70岁了,身板依然硬朗,耳聪目明,身体非常好。两位老师和学生一边喝酒,一边聊天,一同回忆过去,好像回到了校园时代。
短短几天的假期很快结束,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万千。党的富民政策给故乡带来的经济繁荣与沧桑巨变有目共睹,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任凭日月轮回岁月流逝,这浓浓的乡情,将永远沉淀在我的心底伴随我的一生。
责任编辑:xumingxia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129/5586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