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老灶台

老灶台

□张文智

年少的时候,每当我赶着牛从村东的山岗上走下,隔着小河,看见薄暮中的村子里有炊烟升起,眼前就仿佛出现母亲围着老灶台忙碌的身影,心底产生丝丝暖意。

如今,我已娶妻生子,父母皆已年迈,我家的老灶台依然在陪伴着我们。每到做饭的时候,老父在灶前烧火,老母在灶台后忙活,炊烟从灶台那边的烟囱里慢慢升起。一日三餐,虽平平淡淡,但也滋润。日子如村东小河里的水,细细地流着。老父说,这样的日子,最长远。

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已经成了城里人的大姐和二姐回来了一次。一进厨房她们就嚷开了:这老灶台咋还在用呀?看看咱庄还有几个这样的灶台!扒它!家里放着电磁炉和气灶就是不用……没人接她们的话,父亲只管往灶膛里添柴火,母亲只管用刷子一遍遍地扫着灶台。

吃饭的时候,二姐说,把这个老灶台扒了吧,老掉牙了,也不卫生,要是家里来了客人,咋给人家做饭呀?要是还想烧柴火,再垒个小的,贴白瓷片的。好大一会儿,老父说,这灶台用多年了,省柴火,还结实着哩。老母说,用这灶台做饭,习惯了,要是客人嫌咱的灶台太老,做出的饭不好吃,那他就不是咱家的客人。

听二姐说,居住在城里的哥嫂和侄子要领着还没过门的侄媳妇回来过年,哥嫂和侄子都是自己人,怎么着都行,可这侄媳妇还没过门呀!人家是城里人,据说还是县高级中学的老师,回咱乡下过年不是委屈人家吗?不管怎么样也要好生招待。二姐指了指老灶台,说让我们看着办。再看这老灶台,土坯垒的,泥巴糊的,常年烟熏火燎弄得像一个古物。侄媳妇可是头一次上咱家来,人家是有知识的城里人,看见是用这个灶台做饭,心里会怎么想?这没过门的侄媳妇不会因为我家的灶台太老而黄了这门亲事吧?听了姐妹们的议论,让人没想到的是,年迈的父母在这个事上一点也不含糊,说那就快扒掉,再垒新的。

这一大家子吃饭,单靠电磁炉和气灶是不行的,这老灶台一扒掉需马上再垒个新的才行,可这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垒不成呀!

说着说着,年来了,哥嫂和侄子领着没过门的侄媳妇回来了。我们都为没有扒掉老灶台而紧张。这没过门的侄媳妇一点也不怯生,大大方方地和我们打招呼后,就直奔厨房帮忙做饭。一进厨房,她就惊喜地说:呵?老灶台!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之后她又说,和俺乡下老家的那个一样,看着让人亲切。当老师的总爱教学生要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她说的这话是不是也有深刻含义?我们悬着的心不敢往下放。不过,这没过门的侄媳妇我们都看中了,好!

就这样,老父在灶前烧火,老母灶后做饭,又做出了我们一家子过年的饭。侄媳妇说,咱家这老灶台做出的年饭好吃,有年味,明年还回来过年。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206/559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