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书房:休戚与共的净土
书房:休戚与共的净土
□王育潮
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打动了多少读书人的心。
而在我们生活的家园中,如果有天堂,那就是书房了吧。书房必然是个安静清雅的所在,是一处远离喧嚣与争吵的世外桃源。
海明威晚年住在古巴的一个岛上,他那个书房,像是游猎途中的一个栖息地。半人高的书架,散置着书本。这种随意与任性,流露出几丝放荡不羁的味道,像极了《老人与海》中那种硬汉风格,从不屈服于某种外在样式,只是与心底的挚守相契合。
作家拉格洛夫的书房就是家庭的餐室,她的书橱像小小的餐具柜,整齐地在餐桌边一字排开。她是把可以果腹的食粮和滋养精神的食粮一视同仁,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饱经人间的风霜。他在成都草堂度过的岁月,是他生命中最安稳宁静的时光。他在草堂住了近4年,留下了240余首不朽的诗篇。他的草堂,已与他追寻的步伐和人生的轨迹融合。
曹雪芹对书房的评价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书阁悟,休小静轩痴。”也许书房不大,也不豪华,但是刚好可以盛放你的喜怒哀乐,可以盛放你的深深痴迷。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提出:”走进书房,就像走进了漫长的历史,鸟瞰着辽阔的世界,游弋于无数闪烁的智能星座之间。我突然变得渺小,又突然变得宏大,书房成了一个典仪,操持着生命的盈亏缩胀。”原来,生命的潮起潮落、盈亏圆缺,书房竟能如操盘手一般细细把控。
我当然也有自己的书房,那是我精神极度放松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站在窗前看书,借着窗外射进来的光线,把这亮度也随着语句带到我的心底里。我也可以在椅子上正襟危坐,一页一页煞有其事地翻看那些字字句句。我还可以躺在沙发上,有一下没一下地翻几页,跳读手中的故事。我当然更会坐在那里,在键盘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我对动物的解读,对鸟儿的怜惜,对生命的思考。
书房,让我在繁忙的没有头绪没有终点的工作之余,有自己可以放松的一个空间。如鱼儿被捕入网,却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可以从这个缺口里游出去,去更清澈的水里,去更自由地呼吸。
我的日常生活是我的缺口,因为我有太多需要填补的空缺,所以我得一刻不停地奔波。而我的书房,是我的出口,它让被快节奏和复杂的藩篱禁锢的我,终于可以慢下拍子,安静地找到自己的初心。
一杯茶,几幅字画,一排大书柜,几枚上好的玉石,一张可以写写画画的桌子,这是我对书房的要求。
责任编辑:XMX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19/1227/5625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