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坐桌

坐桌

  □梁宏宇

  在平舆,红白喜事待客,客人们围桌而坐用餐,就叫坐桌。

  平舆人坐桌,是很有讲究的。无论红事还是白事,都是先主桌后次桌、先主客后次客、先客后主、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里后外。这约定俗成的规矩代代相传,成了平舆人的习俗。

  先说红事,典型的就是婚礼,坐桌的规矩贯穿全过程,十分细致。下彩礼时女方待客,婚礼当天男方待客,新娘三天回门,这些场面,宾主往那儿一坐,喝茶闲聊,就可以看出长幼亲疏,在酒宴上更是淋漓尽致。无论多少桌,媒人必坐首桌,且必须坐在上首的中间,这是首位,高贵的位置,两边才是客人中的长者。媒人左边的比右边的身份又高些。然后讲桌子的左首和右首,靠近上首的位置要让请来的其他客人坐。这中间也讲个辈分和年龄。靠近下首的位置则是主家陪客的。陪客的也讲究身份、辈分和年龄。每逢这种场面,入桌落座前,虽然事先有名单顺序,但宾主双方还是你拉我拽、客气一番。跟上述唯一不同的是,大年初二新郎走头趟亲戚,新郎官的座位比较尊贵,如果是圆桌,新郎要坐在圆桌中间且正对门口;如果是八仙桌,坐八个人的话,新郎要坐上席(对着门口)东座,坐十人的话,采用上三座下三座的坐法,新郎要坐在上席的中间座。凡结婚的男人,一辈子都会有一次这样隆重的时刻和尊贵的位置。

  再说白事,典型的就是待“五七”客那天,老舅家来的人要安排坐在首桌,他们也会按照长幼亲疏来排座位,主家可陪可不陪,但要殷勤备至、不能怠慢。其他送礼的至亲、同事、同学和朋友,甚至乡里乡亲,都是熟人相聚、各成一桌,但无论怎样人以群分,每个桌上的座位还是有讲究的,冲着门的为上首,上首坐的必是年龄长者或辈分高者或职务高者或身份高者或威望高者,依此类推,大致相同。即便一个桌上尽是妇女儿童,大家还是按长幼亲疏、先来后到区分座位。

  在红事白事中,平舆人讲究以客为尊,客人为上,主人居下,这就比较独特。但更为独特的是,请客坐桌时的座位。

  平舆人好客,且喜欢设宴款待。无论是从外地回来的亲友还是慕名来访的朋友,无论是官场上求人办事还是商场上公关交流,无论是开业大典还是竣工庆祝,无论宾馆酒店还是私人家庭,只要是请客,做东的平舆人老早就安排得滴水不漏,特别是买单,非我不行。在山东省青岛、济南那一带,不论几桌,做东买单者必坐首桌首位,左右是尊贵的客人,两侧是主陪、次主陪,然后一般客人。但在平舆,客人按身份、辈分、长幼、地位的高低依次坐在上座、次上座。陪客者无论多么高贵,如果没有主人的允许、客人的邀请,还是得老老实实坐在陪客的位置上,好在有主家坐在下首,也没有什么丢身份的。况且在平舆早已形成规矩,也没人计较这些。

  时间长了,平舆人待客,主家坐下首的风俗就传了下来。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331/5830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