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追慕英烈哀思长寄

追慕英烈哀思长寄

□吴燏函

清明,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自古便是中国传统社会“敦伦尽分”的环节,也是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不可或缺的功能。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日前,驻马店市团委、市青联、市学联联合开展了“红色基因代代传”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中华英烈网、河南英烈网等平台,广泛动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以及各界青年、广大群众,通过献花、点蜡、留言等形式进行云祭祀、云寄思,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郁达夫在悼念鲁迅先生时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更可悲。”现实生活中,不少别有用心之人打着“学术自由”“还原历史”的幌子,在互联网、报刊等平台歪曲历史,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雄烈士,恶搞戏说解构崇高,大搞“历史虚无主义”。捐躯赴国难的英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视死忽如归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这个清明,让我们在铭记中传承,在沉默中奋起。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正气丰盈的诗句,正是英烈精神的生动写照。杨靖宇、燕鼎九、寇文谟、李渭滨、赵进先……这些闪耀着民族之光的名字彪炳史册,永远感召后人。这些动人的事迹激荡人心,传递浩然正气。他们并不是无坚不摧、无所不能,但不论是在炮火连天、枪林弹雨的革命时期还是岁月静好的和平年代,在每一个被需要的角落,他们从不缺席。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一座座“钢铁长城”。他们甘愿奉献牺牲,是为了让其他人更好地活着;他们不回家,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平安回去。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习近平总书记探访英烈的脚步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身体力行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他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松柏常青,英雄常在。哀悼,是为了铭记;低头,是为了昂首前行。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春天里,我们追慕英烈,传承“无问西东,只为苍生”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磨难中成长,从悲痛中汲取榜样的力量。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407/5840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