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评论 戴口罩与用公筷

戴口罩与用公筷

胡殿文

近期,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倡议启动新时代文明工程,呼吁社会各界加入以“一分二公三自带”为标志的“餐桌革命”。5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也要求,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疫情是个大课堂,它从另一个角度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其中倡导“一分二公三自带”的用餐习惯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一分”是分餐制,在公共就餐的环境下,提倡鼓励分餐制;“二公”是公筷公勺,餐饮企业、城乡节庆与红白喜事等集体聚餐,每张餐桌实行公筷公勺;“三自带”是自带筷子,在单位订购外卖快餐、和家庭朋友结伴外出游玩,自带卫生筷子,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据媒体报道,4月20日,南阳市文明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守护健康 防控疫情”文明餐桌再行动活动。“五一”假期,记者走访了南阳市中心城区酒店、餐厅,“文明就餐”标语随处可见,“一分二公三自带”的用餐习惯已成为新“食”尚。公务员王先生说,经历了这次疫情,尤其是看到共餐的健康隐患,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开始使用公筷,他也积极劝说家庭成员养成分餐、使用公筷的习惯。别人做的,我们也做得。

使用公筷,益处多多。公筷是公用的筷子,放在盘上,大家拿来用,不能放到口里,是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设计的。私筷是大家各自的筷子,且现在都提倡聚餐用公筷餐具要消毒。公筷,是专用于夹菜的筷子。为了方便夹菜,有时讲究的地方,每人配一双。很多人误以为使用公筷,是防止别人把病传染给自己,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乙肝,那么,并非每人都要用,才能切断传染,而是只要乙肝患者使用,即可切断传染。所以,使用公筷,并不是防范他人的表现,而是保护他人的表现。

在公共场合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避免因餐具不洁引起的交叉传染,是可行的。但有人认为,使用公筷与常规就餐方式不符,失去了聚餐的氛围。天下难事,无怪乎改变自己。这种惯例,改之不易,但想到了当下为防控疫情,要求个人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勤消毒、少聚集不扎堆,不也是一天天养成的吗?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出自《淮南子·汜论训》的金句告诉人们:只要有利于人民利益和国家发展,就要大胆地改革创新,因循守旧泥古不化。

面对疫情尚未完全散去的现实,面对公共卫生方面的种种问题,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重新开始安排我们的行为习惯,移风易俗,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或许想想目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就释然了。比如,个人防护措施中的戴口罩。一开始,人们也不习惯。去冬今春,戴口罩渐渐成为常态。倡导戴口罩,不仅有效阻断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还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呼吸道感染(现在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戴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防止呼吸道进入有害物质)其他呼吸道疾病明显减少。戴口罩还有御寒、防雾霾、促进血液循环。不仅如此,被口罩遮住的地方会较之其他部位要白皙一点,这是因为阻隔了阳光射线和灰尘的侵蚀,以及呼出的水汽闷在里面有保湿的作用——戴口罩一时半会遮住了你那美丽的面庞,但可以让你变得更健康。从这个角度讲,为了青春更美丽,付出一些代价而后养成好习惯就是值得的了。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分二公三自带”是一件值得去做实事,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既然全民戴口罩能够做到,那么实行分餐制和使用公筷也是办得到的。改掉陋习,同样是一个认知问题。只要全社会达成共识——使用公筷,避免病毒传播;分桌就餐 ,让外卖和打包受青睐;自带餐具就餐, 环保又卫生。进而从实处着脚,稳处下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就能够让“一分二公三自带”成为新“食”尚。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509/5894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