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卫计·健康医界快讯 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

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 郭艳平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在西方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烁在另一个世界。他们目光澄亮,却对人视而不见;听觉灵敏,却对父母的呼唤充耳不闻;发声正常,却不与他人交流;他们或被认为智障,却常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他们是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自闭症儿童不能进行社会交往。自闭症儿童因其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与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有些自闭症儿童不仅对别人的眼光神态不加注意,而且对别人的声音也不敢兴趣。待其长大成人时,自闭症者多半会保留这种感情交流和社会行为交流方面的困难。其结果是他们不能与他人沟通感情,不能理解并往往也不能遵从社会通用的规定,只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自闭症的形成原因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具体的定性的说法,人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自闭症的遗传学因素。大多数专家认为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主要病因。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从现象上看,自闭症的流行病发病率在中国有着发展趋势,从而,自闭症的患病率也有上升的迹象。

对于儿童自闭症和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方法包括行为教育法和行为矫正法。这是两个有着相对区别的不同方面。前者注重于对适应性技能的系统性培养,后者侧重于对问题行为的矫正和治疗。教育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善核心症状,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力争使部分患儿在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带他到现实的世界中扩大认识。如带他到公共的场所、社会交往的场面、去海边、去公园、去旅游、去度假等,在丰富的社会环境中,让他扩大境界,扩大与人接触、增长知识,达到走出“自闭”的目的。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714/5995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