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区西平县 西平:让“中国碗”盛满优质“西平粮”

西平:让“中国碗”盛满优质“西平粮”

西平:让“中国碗”盛满优质“西平粮”

记者 丁振 通讯员 张建伟

日前,在西平县天润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质小麦堆积如山的粮仓里,抑制不住的喜悦洋溢在合作社负责人赵娅正的脸上。

“俺种的优质高强筋小麦亩产达652公斤,比去年还高。”他告诉笔者,“今年每斤优质小麦比普通小麦还贵了3至5分钱,一季下来能多增收20多万元。”

像赵娅正这样的种粮大户不仅丰收创出了高产,而且实现增收,这和西平县多年来坚持不懈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落实落地、不断探索产粮大县发展新途径有关。

藏粮于地,万顷“粮田”变“良田”

赵娅正流转土地1000亩,是当地有名的“土地管家”。他说自己种粮能够连续增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俺流转的土地,基本都在二郎镇高标准粮田里。今年这么恶劣的天气情况能取得这么好的收成,多亏了高标准粮田项目发挥的作用。”赵娅正告诉笔者,这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而且路、井、电、渠等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起来非常方便省心。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西平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

“近年来,西平县坚持把高标准永久农田建设作为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和稳定粮食产能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狠抓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以优质高产高效的大战略再塑粮食生产新高度。”县委书记聂晓光说。

该县以集中打造“土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为目标,累计投入10.7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5.86万亩。同时,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粮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高标准粮田建设之外,该县还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提升强筋优质小麦生产地位和优势,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进一步改善。

目前,西平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0万亩,总产95万吨,其中高标准粮田项目区粮食年均亩产1200公斤,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200公斤,优质小麦种植面积90万亩,70%的商品粮达到强筋小麦二级标准,成为全国众多知名食品加工企业重要的原料基地。

藏粮于技,“中国碗”盛满“西平粮”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在二郎镇高标准粮田项目区,通过高标准粮田建设,路、井、渠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提升,每30亩地就建有一眼水井,农民刷卡就能浇地。

在这里,笔者看到,除了路、井、渠等基础设施完善发达,一些为农业服务的“高科技”也出现在高标准粮田里。

该县在二郎镇的农田里建有一座小型气象站,可实时监测田里的温度、雨量、墒情等信息。

气象站还安装了摄像头,可远程监控田里庄稼的生长情况,地里的庄稼长了虫子,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西平县整合物资、资金、技术优势,落实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全县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全喜如是介绍。

为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西平县建设农技推广区域站12个,与省农业农村厅、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加强科技合作,建立了“区域站+技术人员+经营主体+农户”技术服务模式,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全县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处于全省前列,全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100%,技术推广应用率在95%以上。

如今,依靠科技创新,西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示范基地、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等,闯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加速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藏粮于民,现代农业迸发“澎湃动力”

“你外出打工,我替你种田。”杨庄乡仪封村农民赵严杰办起了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2000亩,同时托管土地3800亩,不仅带领广大社员在土地上掘金,还将大量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和再就业机会。

“这些年,我们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在农村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赵严杰说。

近年来,西平县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事实正是如此,一大批新农人、新农企走进农村,成为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耘着粮安天下的希望。目前,该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38家,其中市级以上54家;发展家庭农场927家,其中市级以上23家。

藏粮于企,“点粮成金”做成大产业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

近年来,西平县还紧紧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西平优质小麦是宝贵的原料,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我们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河南今三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心刚说。目前,该公司安排就业人员3000多人,年消耗面粉6万吨、各类蔬菜5万多吨、猪肉禽肉5万吨、糯米粉2.4万吨。

该县做大生产基地、做强加工基地、做实品牌农业,形成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集群。至目前,该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近百家,实现总产值79.88亿元,叫响了今三麦、丰源和普、美联面粉、新益面粉、鲁洲生物、启明肉食品、仁和种业等本地品牌,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扛着沉甸甸的“粮袋子”,擎着“花海旅游新城”粮食梦想的荣光、责任与担当,嫘祖故里西平,在希望的田野上正继续埋头前行,奋发向上。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729/602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