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看飞机

看飞机

  文/班新华

  1969年春的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提着小竹篮去村西杨岗河岸边的地里剜野菜。突然,杨岗河西边传来了拖拉机的轰鸣声。

  开始,我和小伙伴们谁也没有在意这些拖拉机的轰鸣声,但连续几天都能听到这些声音,我们就有点好奇了,忍不住跑到杨岗河东岸大堤上循着声音向西眺望。我们看到有两台红色的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正在那里作业,我心里一直有些纳闷,心想春天是小麦拔节生长的季节,不是耕地的时候啊!几天后,就听大人们说河西班庄正在建飞机场。我更感到好奇了,心想飞机场怎么会建在村后的田地呢?

  一晃,差不多一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我和家人正待在院子里,突然,天空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抬头一看,一架墨绿色的飞机正从我家院子上空自西向东飞过。那飞机很大,飞得很低,几乎要擦着我家院里那棵大榆树的树梢。就这样,连续几天我都能在村里看到那些飞机从头顶飞过,每一次我都会踮起脚尖,伸着脖子望它们,直到看不见为止……

  听大人说,飞机是来打药的,喷六六六粉。那些天里,空气里弥漫着六六六粉刺鼻的气味。

  终于有一天,奶奶说要带我和母亲、两个姑姑一起,步行去河西班庄看飞机。

  虽说我家距离飞机场的直线距离不超过一点五公里,但因为中间隔着一条杨岗河,我们只有绕道村南面的大公路及杨岗河大桥去班庄看飞机,这样一来,我们行走的距离就增加了差不多一公里。虽说离家只有二点五公里的路程,但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

  一到公路,我们就看到四面八方去看飞机的人,像潮水一样涌向班庄。

  班庄村大街里更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西大街还搭建一个大戏台,上蔡县剧团正在演出,台下一些老人正在观看。大街两旁有好多小商贩正吆喝着招揽生意。有卖油条、胡辣汤的,有卖糖豆、米花团的,有卖小皮老虎、小花棒槌的,有吹糖人的,还有卖琉璃噗噔子的……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人和那样的场面,感觉外面的世界真大,真精彩!

  奶奶怕我走丢了,就拉着我的小手,还花两毛钱给我买了两串小米做的米花团子,后来不知道又花多少钱给我买了一个小花棒槌和一个小皮老虎,那小皮老虎用手一捏,发出叽哇叽哇的响声……

  然后,我们就跟着人群去班庄东北角飞机场看飞机了。

  飞机场在村后200米路东,东西走向,飞机场是推土机推平以后再用压路机碾平,约有几百米长,几十米宽。

  飞机场北面200米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叫老虎沟,老虎沟南岸的沟沿上和沟沿下面的田地里黑压压的,都是看飞机的人群,有站立的,有蹲坐在地上的,还有一些走动的。同时,沟沿上还有一些卖油条、胡辣汤和烧饼、火烧的……我和奶奶、母亲还有两个姑姑也来到沟沿上观看,奶奶花一毛五分钱给我买了一个带葱馅的烧饼,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烧饼。

  我们看到飞机有陆陆续续从飞机场西端向东滑跑起飞的,也有陆陆续续从飞机场东端向西降落的……

  中午时分,飞行员和一些地面工作人员吃饭休息,飞机就停止了作业。然后,我们就跟着人群从飞机场西端进入飞机场零距离观察飞机。只见有4架墨绿色的双层翅膀飞机自西向东陆续排列在一起,机头向南。飞机高度大约5米,长约12米,翼展差不多有18米。每一架飞机的起落架都用铁丝被固定在地面上,防止飞机被大风吹动。

  据说,那些飞机是我国自行生产的运-5多用途飞机。

  运-5多用途飞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它飞行稳定、运行费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国最常见的运输机。目前运-5广泛应用在训练、跳伞、体育、运输和农业任务中。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821/606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