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新农村 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养殖屠宰加工产业 助推大新脱贫事业
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养殖屠宰加工产业 助推大新脱贫事业
记者 程守俊
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大新社区位于新阳高速和328国道之间,东于平舆老王岗乡接壤,西靠汝河河畔,社区总人口875户4043人,2014年确定为省级深度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7户1011人。主要经济是养殖、种植、屠宰加工、粮食购销等。大新社区是一个回汉混居的地方,现有规模养殖合作社养牛场、养羊场、养猪场、养鸭场、养鸡场等12个,小型散养户90多户,依靠养殖种植优势互补,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于2018年脱贫摘帽。
社区带动,引导群众发展养殖
为了搞好当地养殖业发展,掌握养殖技术,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展养殖,大新社区大胆探索,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把农民的风险降到最低,注册资金600万元搞集体资产项目,成立了汝南县大新养殖有限公司,公司大力开拓市场,拓宽经营渠道,潜心用心经营,对外建立起了广泛的业务关系,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广泛受到赞誉。公司年养羊2000只,年中转羊8000只,现存种羊、小羊2000只,年经营收入127万元,纯利润17万元。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引领,带动很多群众发展养殖业,也带动了屠宰业的发展,每年一到年关,很好农户都开始进行屠宰加工,把屠宰加工好的一百多吨羊头,一千多吨羊肉销往省内外。为了加大养殖业发展,保证屠宰加工后的羊头、羊肉的品质,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不受损失,也可吸引县域肉类经营户前来储存,增加经济收入,社区于 2018年争取资金项目,建设一座可储存300吨的冷库,为大新社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筑巢引凤,规模企业入住社区
平舆新良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贺强,是大新社区大新村民组村民,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发展养猪致富的新路子,发了家,致了富。但是他致富不忘家乡,一心想为家乡建设做点事。为了回笼资金,他痛下决心,不惜亏本把另外的一个养猪场撤掉,在家乡办企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19年在家乡建设一个投资3000万元,占地100亩,年出栏30000头的大型牧业生态现代化养猪场,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当年,汝南县铭昊实业有限公司也入住大新社区,为大新社区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支撑和保障。
孵化产业,星罗棋布点缀大新
在汝南县大新养殖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孕育孵化出了一批养殖产业。良庄村民组寇建启家庭农场,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一个集鸡鸭羊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养殖农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总投资280万元。现有羊2500多只,鸭3500多只,鸡2000多只。马庄村民组马大刚的汝南县辉达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是肉牛繁殖、育肥、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养殖企业,占地8200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年存栏肉牛300头,出栏200头以上。马庄村民组马安生屠宰加工合作社,每年加工羊头20吨。张湾村民组张华养鸡场,存栏2000只,大新庄村民组李二丛养猪场,王庄村民组骆保全家庭养殖合作社,周屯村民组韩全营养羊场,良庄村民组贺四清家庭养殖户,李新庄村民组李靖家庭养羊户等,基本上每个村民组都有一、二个养殖场,有的甚至更多。具有特色的是马庄回民村民组,全村有60户村民,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买羊育肥,少则50——60只,多则500——600只,进行屠宰加工,经济效益可观。
企业带贫,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产业是大新社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大新社区的灵魂,很多养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走上了富裕之路,他们通过务工、联营、基地+农户、租赁、屠宰加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237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大新社区通过种植、养殖、粮食购销、屠宰加工等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带动贫困户,贫困户到企业务工,激起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热情,激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干劲,也激活了当地经济,为实现大新社区2018年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甜甜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0925/612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