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天中 近悦远来有沃土 返乡创业忙致富

近悦远来有沃土 返乡创业忙致富

近悦远来有沃土 返乡创业忙致富

记者 张新理 姚晶

《论语·子路》载: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连日来,记者走进汝南等县区采访时发现,近悦远来的故事正处处上演,全市返乡创业就业涌现热潮。

“原来我一直天南海北跑营销,常年不在家。今年疫情在家这段时间,看到村里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得这么好,不少乡亲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我也很心动,于是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10月16日,正在大棚里采摘香菇的汝南县老君庙镇小方村村民夏文强笑着说。

夏文强今年35岁,家中共有7口人,他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王敏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今年疫情缓解、复工复产后,夏文强选择到中国源色股份国际控股集团种植基地大棚里帮忙。近3个月时间,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大棚香菇种植技术,也看到了返乡创业的巨大潜力,便决定将在外打工攒下的钱投在家乡发展大棚种植。

有想法、有资金,大棚选址、土地流转成了当务之急。为帮助夏文强解决土地流转难题,中国源色股份国际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吴四毛帮他谋划,不到两天时间,13亩地就一块一块地谈成了,仅仅一个星期就建好5座大棚。目前,夏文强在家门口创业的前期5座大棚蔬菜生长茂盛,预计可实现年盈利约6万元。

“产业兴旺,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基础。近年来,我们老君庙镇党委、镇政府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为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融资、土地流转等难题。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返乡创业大潮中。”老君庙镇党委书记宋应选说。

10月17日,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工业园区的河南豫馨雅兰有限公司内车水马龙,一片繁忙。“家乡创业环境这么好,咋能不吸引我们返乡创业呢?”公司负责人刘伟笑谈。今年42岁的刘伟18岁外出创业,在北京创办一家主要生产沙发、软包床、金属床的家具企业,产品出口多个国家。2017年,刘伟决定把企业迁回家乡。

“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定期询问生产中是否需要帮助。”每当说起这些,刘伟就十分感动。据了解,该项目落地期间,政府在土地、环评、水利、道路等方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电压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就协调电力部门为公司架设专电;资金不足,就召集各大银行协调贷款;厂门口的道路太窄,就协调人员垫沟、扩路……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创业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深入主战场、打好攻坚战,再掀返乡创业工作新高潮。当下,一股“要我返乡投资”到“我要返乡投资”的热潮已经在全市形成,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我是背捆艾叶外出打工的,就是因为艾叶,我踏上了从事中草药产业之路。”10月18日,在确山县鸿胜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杨继伟谈起创业之路感慨万千。

杨继伟是确山县新安店镇丁楼村人。2003年,23岁的杨继伟为摆脱贫困,背了捆艾草外出务工。他先后当保安、做帮厨,再到药厂做工人。2008年,他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深圳从事中草药加工业。

事业越做越大,2016年,杨继伟返乡考察,充分了解家乡的创业环境后,决定回乡投资办厂。2017年7月,他注册资金近1000万元,在新安店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166.89亩,成立确山县鸿胜艾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依靠“政府+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特色强镇、产业支撑、致富带贫”的新路子,通过艾草种植,提高了贫困户种植艾草的积极性,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如今,杨继伟在新安店镇已发展周边群众种植艾草6000亩,重点选定50户农户作为艾产业骨干农户,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服务、产品回收的方式进行重点培育,每户种植面积不少于30亩,在全镇贫困户中产生了示范带动效应。2017年以来,杨继伟共组织开展艾草种植、管理、采收等环节的生产技术培训8期,培训群众1800人,其中贫困户78户260人。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对责任心强、工作敬业、岗位工作完成好的贫困户,每月发放最高500元的绩效工资。

回乡一人,致富一方。如今,天中大地这片“热土”已变成返乡创业的“沃土”。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至目前,全市累计返乡创业15.48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14.89万个,带动就业47.6万人。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1022/6153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