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情感 “雁爷”

“雁爷”

文/杨林

听到南迁的雁鸣,又想起了“雁爷”。

“雁爷”不姓雁,真正的名字叫常贵。他是我爷爷的二叔,我本该叫他太太的。因为整个柳树湾的几辈人都叫他“雁爷”,我便也跟着叫。

常贵住在庄子的东南角,他是个鳏寡老人,一生无儿无女。他性格开朗,待人温和,大人小孩都愿意亲近他。后来他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成了村里的“五保户”。但是,他总也闲不住,在院子里种了些青菜,分给村里没有种菜和顾不上买菜的人家。

柳树湾是个不大的村庄,全庄最多的时候也就90多口人。庄子的西北两面被一条小河包围着,庄子东面是一大片沼泽地。每年大雁南迁北往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雁群在那片沼泽地里觅食、歇息,也总会有人想方设法去捕捉大雁。“雁爷”总是反对。

那年大雁南迁的时候,有一只大雁落在常贵的院子里。原来它腿上受了枪伤。常贵把它抱回去,给它治伤。一个礼拜之后,那只大雁应该可以飞翔了。但是,也许是那只大雁被吓怕了,无论常贵怎么放它,它就是不愿意飞走。

“人有人的生活,雁有雁的习性。伙计,不能让你总待在这里啊!”常贵自言自语道。年近古稀的常贵骑上他那辆破旧的“飞鹰”自行车踏上了南下的征程。他要把那只大雁送到南方去。他一路乞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20多天里,他骑了2300多里,终于把那只大雁送到了温暖的南方。等到常贵赶回来的时候,柳树湾已经飘起了雪花。

第二年清明刚过,就有两只大雁落到了常贵的院子里。让他感到惊奇的是,其中一只正是去年深秋他治好腿伤的那只。从那以后,柳树湾再也没有人趁火打劫过往的大雁了。

以后的几年里,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总会有雁群在常贵的院子里停留,并且雁群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每到这时候,都是常贵最忙碌,最快乐的时候。他总会准备些食物给雁群加油鼓劲。

后来,有人便给常贵起了绰号——“雁爷”。再后来,庄上的人渐渐忘记了他的名字,不分老少都亲切地叫他“雁爷”。

柳树湾的人都知道“雁爷”是79岁时去世的,离现在已经6年了。但是,“雁爷”的院子还在,并且总有人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到大雁南迁北徙的时节,还会有人给雁群准备些食物加油鼓劲。院里的那块菜地也总有人按照时令撒些菜种子,为村里人提供应急的青菜。

今年清明,我回乡祭祖,又看到一群大雁落到“雁爷”的院子里,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那只受伤的大雁。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1211/6232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