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社会 开塔吊的篆刻人

开塔吊的篆刻人

认真篆刻的刘奇。

刘奇的作品。

文/图全媒体记者 陈军超 李贺建

白天开塔吊,晚上学篆刻,收入大半花在篆刻上只为爱好。1989年出生的刘奇,家住驻马店经济开发区关王庙乡范庄,是个农民工。

刘奇白天在工地开塔吊,晚上则在家里鼓捣篆刻。冬天的早上,百米高的塔吊内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工作间隙,刘奇总会篆刻一会儿。他说,在百米高的塔吊内刻印别有一番风味。

简陋的家内,唐诗宋词集、篆刻工具、几百块篆刻石材,散落一地。

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安顿好家里的琐事后,刘奇就开始坐下来琢磨篆刻。一把刻刀,一块青田石,再加几张纸供他比画,这样一坐几个小时,是他每天最享受的时光。

昨天下午,记者在刘奇的家里见到了他。

“白天干活很累,但只要下班回到屋看到满屋子的印泥、石料,我就觉得不那么累了。”刘奇告诉记者,“我是先喜欢书法后喜欢上篆刻的,书法和篆刻是相通的。”

刘奇小时候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但他一直忘不了写字时那种安静舒服的感觉,一有空闲他就会练字。刘奇说:“刻字时的结构布局,在练书法时可以去慢慢体会。练习书法对我刻字有很大帮助,它能给我带来灵感。”

“除去两个孩子的学费外,平时吃穿方面都得节省。”刘奇告诉记者,因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爱好,这些年来,为了学习篆刻,他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尽管如此,他对书法和篆刻的热爱一点也没有减少,每年光篆刻材料就得花费两万多元。

令他欣慰的是,在他的影响下,大儿子也很喜欢书法。刘奇说:“晚饭后,我篆刻,孩子写字,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

学习书法篆刻10年,刘奇一直是工友眼中的另类。他在休息时从不和工友一起打牌聊天,总是拿出一把小刀和一块石头一个人在角落里刻刻画画。工友问他天天这样有啥意思?刘奇回答,喜欢,就觉得有意思。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奇会篆刻的事儿慢慢传了出去,找他刻印的人多了起来,虽然人家给他的费用不多,但是他很知足。

因为热爱,所以值得。刘奇是个普通的打工者,他为自己喜欢的篆刻努力付出着,更快乐着。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0/1230/6261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