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天中文化文学 腊八粥浓情更浓
腊八粥浓情更浓
文/刘韬
童年的记忆深处,天刚蒙蒙亮,我们还在暖暖的被窝里,伴着祖母拉风箱的声响,阵阵粥香便在当院里飘散开来。毎每步入腊月,那香浓味美的腊八粥,如同时令的调味师,诱惑着孩子们那单调贫乏的味蕾。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坐落在黄淮平原的老家,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节莫过于腊八前后的日子。腊八节是进入农历新年的始发站,从这天开始,乡下的集市就不再分日子开市了。到处是关于年的元素,凛冽的寒风抵挡不住乡亲们赶集慌年的热情,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烈。
腊八这天,家家户户照例要喝腊八粥的。那时间,由于物资匮乏,许多农家半年糠菜半年粮,对尚不富足的人家来说,大米可谓是稀缺食材。那个寒冷的季节,能吃上一碗腊八粥的确不亚于过年。祖母用黄米、豇豆、玉米糁、红薯、红枣为家人熬制腊八粥,品相质朴醇厚,那独特的五谷之香,让我们体会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新气象。随着各类食材的不断丰富,母亲不仅了传承了祖母土法熬粥的精髓,也探索出了许多新鲜的熬粥厨艺。一进入腊月,母亲就分类准备各种熬粥的食材,如豌豆、黄豆、豇豆、绿豆、花生、核桃、红枣等。头天一大早,母亲就挑拣好这些小精灵们,清洗干净,泡在水里备用。
腊月初八的早晨,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挑桶打来最新鲜的深井水,用上好的劈柴生火熬煮米粥。母亲巧手挑选的杂粮米豆,加上灶膛里把握适度的火候,那粒粒胀鼓鼓的米粒、豆子珠圆玉润,在黏糊糊的稠液中透着亮光,在充满热气的地锅里弥散出浓郁的香味。
“过了腊八就是年”。母亲念叨着给每人盛上一碗弥漫着甜丝丝、香喷喷味道的腊八粥。袅袅舞动的热气里,凝视母亲被寒风冷水冻裂的双手,我深切地感受到农家生活的艰辛。此时,体味着饱含深沉母爱的腊八粥,享受着母亲劳作一年的幸福,我不禁热泪盈眶。
时光如水,腊八节又疾步而至。祖母和母亲为我们熬制腊八粥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总是无法忘记。随着新时代饮食文化的日渐丰盈,风味各异的粥品相继走入寻常百姓的餐桌,腊八的主题早已没有了童年时期那么鲜明。
在这个温暖流年的时节,丝丝香甜的腊八粥启封了浓浓的年味,铭刻着那一份份隽永的母爱,荡漾着属于童年时期那简朴的幸福。一碗腊八粥,饱含着眷眷如缕的亲情,绵延着淳朴的思念和跨入农历新年的希冀与祝福。
责任编辑: 闫继华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119/6291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