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情感 与魁星楼的第N次邂逅
与魁星楼的第N次邂逅
文/图 郭建光
小巷,清明的小巷的青石板缝隙钻出一株株嫩芽,微风中摇曳,一些野草魔术师般变幻出朵朵鹅黄粉色的小花,而蝴蝶是花朵永远的追随者与拥趸者,宛如蓝天白云。树干与枝条,枝条与树叶之间的奇妙关系。
很早以前,与单位的老师们一起来到古城上蔡县城,在一条街道的北侧,远远地看到有人在爬城墙,而被很多树木掩映着的一座楼,名曰魁星楼,又名奎星楼。关于此楼此墙的传说在无数次战争攻伐中显得沧桑而久远,对我而言,用一砖一瓦堆砌的楼毕竟只是一座楼。
那时因为匆忙,未曾登上此楼,没曾想,十多年来,一直在心底为这座不大的楼留有一个位置,也看过黄鹤楼、岳阳楼,也在楼上看过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咆哮的场面,而每一座形制巍峨的楼都被赋予太多的文人故事,这些楼因诗因人而闻名。
而魁星楼则不然,始建于西汉年间,据传共有三层,为砖木结构,拱角飞檐,六棱菱形。每层都有雄峙的翅角向上,顶层塔尖为独具风格的葫芦顶。每块砖和大门之上,雕刻着古代戏剧人物,与楼顶五颜六色的琉璃筒瓦、飞鸟走兽、怒龙奋爪相辉映。远远望去,雄武多彩。魁星楼的第一层是专门接待文人前来烧纸祈祷和小憩的地方,门向西北。第二层是专门祭奉魁星大神的地方。第三层则为六角凉亭形式,是专门供文人祭神之后登楼游玩观景的地方。
遥想当年,文人骚客皆登于此,每遇科举必在此焚香祷告,祈求得中。当然,一篇篇即景的文字喷薄而出,虽不如《岳阳楼记》也不如崔颢之《黄鹤楼》,却也能满足读书人的精神滋养,也会悄然题写在此楼的某个地方,期待来年高中,再次登临至此。
魁星楼静静耸立着,在一个个文人满怀期待的一年年中日渐老去,而经过长期文字浸淫的心灵倒有了文人的风骨。“百尺奎楼霄汉侵,携尊扶杖一登临。陌头春色当窗入,城上浮云接槛深。茂宰经营开胜地,老翁酩酊发长吟。殷勤寄语青年士,莫负星光映泮林。”这是清朝文人冀景隽《登奎楼》中上蔡县城的美景。
奎星是中国古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奎星又叫魁星、璇玑,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是古代天文学中28星宿之一,北斗七星中的前4颗星。旧时很多地方都有魁星楼、魁星阁建筑物。
魁星楼上有魁星像,魁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清代,上蔡的魁星楼上塑有魁星神像:手举朱笔,翘足面向西北,据说是在点状元。
几经征伐天灾,县志中的魁星楼早已湮没在漫漫历史风云中,今存的魁星楼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重建。
日暮时分,在楼下徘徊,期待能够登楼远眺,可到处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小小的魁星楼湮没在四周的高楼中,只有风风雨雨中荣荣枯枯的草木,伴随着这个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这个县城一处永久的地标,在默默注视着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的生命气象。
记不清这是与魁星楼的第几次邂逅,每一次都是近在咫尺却不能及,只好慢慢等待,就如这次,悄悄地来,被一把锁阻隔,真不知未来还有几次能够打开此楼的心扉?
责任编辑:刘银霞
文章来源:http://www.zmdnews.cn/2021/0122/629802.shtml